作为揭阳人,大抵都关注古城的保护与开发。因为有不少见多识广的人都认为,揭阳古城与许多外地的古城比,一点都不逊色,我也很有同感。
然而我想,揭阳古城的跟外地古城比,能够不逊色的,只是那些未经旅游打造的部分;若要跟作为旅游目的地的那些比,应有不小的差距。所以揭阳古城至今不是旅游目的地。而要成为旅游目的地,还有个科学、适当的打造过程。包括规划、施工、招商和管理等。这些措施如何落实,并使之释出效益,实现期望,有关方面已经操弄了有些年头,而且有着一些进展,再稍为加温,或者就可大功告成。
揭阳古城如何打造成具有旅游功能、旅游效益的古城,至今已有若干方案。从本地的实际出发,并参考外地的成功经验,我坚持以水流为脉络,以局部为重点,以整合为手段,以优化取效益的观点。以为如果不顾及条件,摊大饼式地展开改造,全面开花,很容易导致事与愿违。
正因如此,我以为尽管揭阳古城中名胜古迹遍地开花,但是企图把这些全部纳入旅游产品的开发之中,可能会导致焦点的分散,弄巧成拙。因此我主张对于各个具有价值的局部进行筛选,先集中力量做出样板,产生效益后逐步扩展,才能保证投资效益容易显现,招商容易成功,经营容易得心应手。那么,揭阳古城可以成为首选目标的是哪些呢?从黄山徽州老街,到福州三坊七巷,乃至到婺源李坑的开发,成效来看,我是以为非玉窖溪莫属的。缘因玉窖溪具备水城的诸种要素,具有较高的代表性,而其水域,也有利于古城灵魂、核心价值的打造。
按照旧志的记录,玉窖就是一条河宽3丈,两岸宽各1丈的城内河流。历史上多次被填塞,多次重浚。而两岸则多为店铺、民居,而以民居为主。自民国以来,尤其是东岸,迭经改建,已面目全非,西岸保存旧貌稍好,而且其中还有几处建筑属于文物保护单位。要把它作为具备旅游价值的街区,必须对其环境、绿化、建筑、生活、商业氛围等进行整合,发掘湮没于现状表面的元素,对已有各类建筑的实体与历史的文物内涵进行发掘与充实,使之更具可看、可读、可听;可游、可购、可玩等性质和卖点。
还必须对环境与建筑乃至其他属于形象类型自然、人文景观的优化。因为按照现状,其吸引力、凝聚力是远远不够的。水体的优化这是首要的了,可借助水泵站的设置使用等现代科技方法来实现水质与水色的改善,建筑物居住、信仰与商业各类的搭配在现状的基础上做好调整。建筑物外观在尊重本地和历史特色上作些符合现代审美理想的“美化”(这方面外地都已“先行一步”),尤其是跨河各道桥梁形象的塑造,使其具有梁架、虹(拱)桥和廊桥的各种造式和美感。堤岸上步道、踏头、护栏、亭台、码头等的融合,与古代描述水城风貌诗文意境的绿化再造,尤其是具有地方特点的绿竹、金凤、刺桐、榕树、柳树的栽种,围绕景区特色打造而展开,营造一个形象、景观、氛围有别于外地古城的岭南水城街区,这样庶几有助于成功。
从打造成为旅游景区的角度予以审视,揭阳古城类乎一张“白纸”,在规划与打造上尚可见仁见智,颇有潜力,而我的这点文字,当然只是作为一家之言提出,为供有心者参考,如此而已。
彭妙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