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胆草,别名苦胆草、胆草,属桔梗科沙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单生,高达50厘米至1米余。主要生长在山坡草地、路边、河滩、灌木丛中、林缘及林下,春、秋二季均可采挖。国内产于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贵州、陕西、四川、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国外在前苏联、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龙胆草味苦、性寒,归肝、胆经。龙胆草具有镇静降压、利湿退黄、消炎消肿等功效。
关于龙胆草,有这么一个传说。相传远古时期,有一道长在道观养了一头鹿,这是一头可以说简单人话的神鹿。有一天清晨,道长发现神鹿鼻孔流血,就想帮其止血,随知神鹿开口拒绝,并告诉道长天地间万物相生相克,互相滋养彼此生命,既然在这个园子里面流血了,老天爷肯定会让对应的草药长在这道观中,只要用心寻找,肯定能找到。果然,神鹿嗅到一种新长的草药,嚼烂后吞下,鼻血即刻止住。神鹿又告知道长,如果人类想要服用,必须晒干研成粉末,用温水送服,否则会耗气败血伤脾。后来道长用神鹿教给的方法救人,果然有效。道长还进一步不断以身试药,并呼众弟子日常一起适时验证,经过不懈努力,他们发现龙胆草虽然特别苦,但确实有不少功效。道长陆续记下反复试用的验方,让弟子到各地用验方救人。因为道长俗姓为龙姓,这药又如胆汁般苦,后人便以龙胆命名此草,即龙胆草。但又有喜欢考究的人士认为,龙胆草名字的由来是因为此草叶、根均苦如胆汁,而叶子和龙葵很像,两者各取其一而得“龙胆”这个名字。至于“龙胆草”这个名字,也是为了表示这种植物并非真龙之胆,只是一种草花而已。
据古方记载,龙胆草利水、消湿,可除黄疸。但其只可泻湿中之热,不能泻不热之湿。有赤脚医生指出,治热病引发的腹痛,可用鲜品龙胆草20克,加盐捣烂后取汁服用,但脾胃虚寒者慎服;治肝火上冲所致的鼻出血,可用晒干的龙胆草6克,研成粉末,温水送服;治疗目赤肿痛,则可用鲜品龙胆草10克水煎,冲红糖服,渣捣烂贴眼,中间留一空隙散气;治疗角膜炎时,可用晒干的龙胆草3克,研成粉末,放凉开水中加少许盐,拌匀后服下即可。
于 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