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兵
儿子正上小学二年级,前不久,刚参加过一次考试。记得考完试那天,他一进门就蹦跳着走进厨房,告诉我他在班里考了第一名。我一边做着晚饭,一边高兴地点着头。儿子接着又眉飞色舞地跟我说起班上其他同学的考试情况,言语间流露出骄傲自满的情绪。
吃完了饭,我把儿子喊到了我的房间,首先肯定了他这次考试的成绩,我接着话锋一转,婉转地批评了他的自傲情绪。我说:“大家都在努力,你这次考得好,一方面是你勤奋学习后的回报,另一方面,也是你考试时,认真看题仔细作答的结果。这是一种很好的状态,但是,如果你一旦有了自满情绪,无形中就会对学习产生懈怠。人一懈怠就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就不会专注地去做事情,就会敷衍了事,久而久之,问题和错误就会与影相随,让我们功亏一篑。”
见儿子似有所悟,我又接着点拨他。我给他讲历史上的名人由于骄傲导致失败的例子:三国时关羽由于骄傲自大,看不起吴将吕蒙,结果一大意失了荆州,蜀国的形势也因此急转直下,成了亡国的前奏;明朝的起义军领袖李自成进了北京城后,由于目空一切,骄奢放纵,结果断送了大好江山……这些典故,都是去年我买给儿子画报上的历史故事,记得当时儿子看得津津有味。如今,我把它再次讲给儿子听,触动了他的兴趣点。没想到,浅显的道理,通过讲故事的形式,一下子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儿子听完这些故事,仿佛一下长大了,他笑着向我保证,今后再也不会看不起同学了,学习上也一定会变得谦虚好学起来。
果然,自那以后,儿子在学习上更加积极主动、更加努力了,成绩也一直稳定在班里前三甲之列。可以说,那次对儿子及时的“敲打”,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这也深深地启发了我,教育孩子要量体裁衣,抓住他的“兴趣点”,有针对性地因势利导。这些兴趣点,也许是一本画册,也许是一个历史故事,抑或是一个热门话题,或者是一段熟悉的旋律……只要兴趣点能叩动孩子的灵魂,引起他们心灵上的共鸣、情感上的共振,就能为后期的教育做好铺垫。关键是做父母的,平常要多关心孩子,了解孩子有哪些兴趣和爱好。如此,教育起孩子时,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
教育好孩子其实并不难,难的是怎么去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和兴趣点。多数父母因为缺少发现,所以,总是用大道理套小道理去说服孩子,殊不知,孩子除了耳朵里听出了“茧子”外,留在他们心中更多的却是逆反的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