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绿彬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汉字和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书法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对于许多小学生来说,学习书法可能会感到枯燥和困难。因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一、选好教材,创造丰富生动的书法课堂
书法学习本身枯燥、乏味。根据小学生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心理特点,教学过程中尽量使书法课堂具有丰富性和生动性。在教学中,应当结合教学内容,给孩子们讲解一些古今书法家的趣闻轶事,书法典故。如“羲之墨池”“钟繇掘墓偷艺”等,介绍历代书法大家发愤读书、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终成大家的故事,鼓励孩子们热爱民族文化、热爱传统艺术,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二、创设氛围,让书法体验充满乐趣
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可以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学习环境,在教室内布置一些书法作品,让书法成为教室中一个重要的元素。提供一些舒适的座椅和适合书写的桌子,使小学生感到放松和舒适。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一些书法活动,如书法展览、书法比赛等,让学生在比赛中体验到书法的乐趣,感受到书法的魅力和价值。
三、巧用歌诀,使书法技法化难为易
小孩子天生活泼好动,对新知识有一种新鲜的好奇感,为此,可以将教学基本笔画的内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精心编创出儿歌、顺口溜、口诀等,让学生在快乐中、在吟唱中掌握手写技巧。如教“捺”这一基本笔画,我们编了这样的顺口溜:“捺像砍刀,由轻变重,停后轻挑。”教师在教学时与学生一边念一边伸手做动作。这样边念边写很快就能让学生准确掌握书写方法。学生的学习激情迅速高涨起来,师生的教学“双边”活动变得轻松、快乐,学生学习基本笔画就在这种活跃轻松的教学氛围中完成了,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高。
四、优生示范,塑造书法学习的“领头羊”
“好为人师”和喜欢表现自己,这是小孩子的特征。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好这一点。如在教学中,有些孩子悟性好、上手快。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请这些同学回答问题或起来演示,当有的同学遇到困难或没能理解,老师便可请这些已经掌握学习内容的同学当“小老师”来帮助这些同学,掌握的同学都积极举手,争当“小老师”,既锻炼了同学们的表达能力,也让同学们变得更有胆量,从而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羡慕。这时上课不专心的孩子也想当“小老师”,上课也会更专心了,进步也更快了,班上个个都可能成为令人羡慕的“小老师”。
五、多元展示,用评价手段激励成长
除了在教室中展示学生的作品,还可以组织一些书法展览,让学生的作品得到更多的展示机会。校园开辟书法专栏,定期更新书法作品。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参加一些社区的书法活动,让他们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华。
“激发兴趣、养成良好习惯、提高书写水平”,这是各个学段书法教育评价的共同目标,持之以恒地通过评价激发兴趣、养成习惯,才能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增进文化修养。小学阶段,鼓励和肯定小学生的进步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当小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应该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感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和赞赏。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小学生提供一些奖励机制,如奖励小红花、荣誉证书等,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书法。定期组织一些书法比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可以在比赛中设置奖项,给予优秀学生一定的奖励,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激发小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需要教师采用多种策略和方法,包括选好教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巧用歌诀、优生示范、多元展示等。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小学生可以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书法的活动中,感受汉字和书法的魅力,陶冶性情,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