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诗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品质是重要职责之一。语文教学更应发挥学科的功能,把创新教育融入教学之中,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品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品质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努力。
一、建立民主师生关系,创设创新环境
建立民主师生关系,是创设创新环境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改变“唯师是从”的师生观,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想法,敢于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应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倾听学生各种各样的想法,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创设愉快的情境。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要一味用“不错”“回答正确”来评价。对于回答出色的,不妨采用赞叹的语气说:“说得太棒了!”“说得非常精彩!”对于回答不是很全面的,可以说:“答对了一半,继续努力。”“前面说得好极了,后面还说得不那么中肯。”对于回答完全错误的,也可用鼓励式的语言说:“虽然回答不正确,但能认真思考、积极发言。”当教师与学生对问题有不同的看法时,也应采用商讨式的方法来统一答案。即使教师在课堂上犯了错误,被学生指了出来,教师也应虚心听取、及时改正。通过以上方式,创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创新性思维品质培养氛围。
二、巧设提示、自主探究,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适应、促进、发展和利于学生的学习。所以,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课堂上真正的主人。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当给予学生适当的时间独立读练。如何在独立读练中启发学生思维呢?行之有效的方法即是巧设自学提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要设计出富于启发性的自学提示,就必须深钻教学大纲,挖掘教材的编排意图,依纲靠本,巧设自学提示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例如在教《灯光》一课时,我根据教材教学要求及特点,设计了这样的自学提示:
(一)自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多好啊!”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各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三)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这些自学提示既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又启发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结果,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针对提示(三)各抒己见,有的说:“我想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长大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有的说:“我想到战斗胜利结束后,战士们面对光荣牺牲的郝副营长,他们一定很悲痛,都情不自禁地脱帽敬礼,表达对他的崇敬之情。”……一时间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有效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
三、适时点拨,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源泉。因此,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还要在学生汇报探究结果时趁机点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中,学生在说到内洞的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各异时,我趁机进行点拨:“是呀!石钟乳和石笋的形状各异,除了文中介绍的几种形状外,大家再想一想,还有哪些形状呢?”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有说像蘑菇云的,有说像八仙过海的,有说像天女散花的……学生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众说纷纭,不一而论。
四、科学评估,做好“结”字文章
在语文教学中,“启、读、练、知、结”是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五个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在“结”这一环节中,除了总结学习情况,还应科学地评价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态度、方法和效果。在长期的“结”中,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中去评价方法、评价效果、评价态度,形成一定的创新意识,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培养创新性思维品质的教学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