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姿
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而现阶段,教育对象所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不尽相同,学习成绩有差距。多数情况是:高分层的学生占少数,而后进生却占了学生群体的大部分。因此,小学教师在教学时既要爱“高”又不嫌“低”,不能只重视高分层学生,只有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义务教育的目的才算达到。那么,教师要如何转化后进生呢?
一、后进生的现状、学习心理和学习习惯
(一)对待学习的不良态度。后进生有的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有的迷恋着某种活动;有的兴趣分散,不专心学习,对自己认识不足,产生挫折感、自卑感和消极心理,对学习没有计划,得过且过。
(二)缺乏良好的性格特点。有些由于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影响新知识的学习;或由于家长对其学习期望过高,以致对他们的学习成绩长期评价过低,学生出现逆反的心理。
(三)学不得法。对所学内容理解模糊,课堂上没有专心听讲,课后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只会赶作业,生搬硬套,学习上粗枝大叶,注意力易分散和不稳定等。
二、全面提高后进生学习成绩的对策
(一)分层激励,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的信心。后进生由于在学习连遭失败,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所以我们要帮他们重拾学习的信心,我认为有以下两点:1.学习中有些内容是枯燥的,加上学生基础差,知识断层,理解和接受能力也差,我们要帮他们树立自信心,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把一些断层的知识补上来,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
2.学生过去的成绩,总会有一些不能令人满意的地方,我们要从中汲取教训,从现状出发,制订能激励学生的科学方案并实施。目前我所任教的班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后进生几乎占了三分之二。面对这一实际情况,我始终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只是发展的契机不同,途径不同,趋向不同而已。我用了课余的时间分别跟班里每一位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过去,掌握他们的现在,全方位地认识学生,根据他们的实际水平给他们制定了短期学习目标和长期学习目标(一学期),并且监测实施情况,及时修改目标,一旦发现目标订得过高或过低,就逐一辅助他们修正并指导他们的学习,重树他们学习的信心。
(二)关注学生,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前苏联的一位教育学家曾说过:“漂亮的孩子人人都爱,爱不漂亮的孩子才是教师真正的爱”。我们应该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享受到平等的权利。
(三)授人以渔,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学习方法的领会与否是导致学生基础好坏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我平时注意探索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在适当的时候传授给学生。
(四)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是关键。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因人而异,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面向全体,个别兼顾。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要注意备课时“留意”后进生,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肯定与否定都会影响他们的上进心。因此我们要注意观察,对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都要不失时机地加以表扬、鼓励;对学生采用“多活动、低起点、小步子”的教学方法,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学有所得。
铁杵磨针,需要的是时间;性格转变,依靠的是方法,我坚信,只要方法得当,后进生也能转化为优等生。作为一名教师,要想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就要全面兼顾,以人为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