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分辨率:102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返回揭阳新闻网
新闻报料:8276111 广告联系:8210420
 相关新闻
·习近平接见2023年…
·全国政协举行新年茶话…
·我市完成28家农贸市…
·奋力开创揭阳公务员工…
·落实好“四下基层”工…
·习近平会见中国援外医…
·锚定习近平总书记赋予…
·商家汇集 货品丰富 …
·青狮起舞送福迎新年
·共叙乡情 共商发展…
·我市新增5个市级爱国…
·打造海上风电装备“揭…
·切磋技能展风采 互…
·营造“药械化”安全社…
·坚定信心,奋力推进中…
·关于开展揭阳市第五次…
·花落花开,岁序不言
·我和妻子的糖葫芦情缘
·过去成就现在,当下决…
·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书…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浅谈小学后进生的教育…
·数学课堂也有学生“说…
·红烧羊肉:温热滋补 …
·发糕蒸得半屯香
·高唐老豆腐
·艇仔粥
·琥珀核桃仁
·黄金虾仁
首页揭阳日报PDF版
发糕蒸得半屯香

时间:2023/12/30

  东北的“饽饽”是独具特色的满族传统美食,在东北的“饽饽”系列中,有一个重要的“成员”一直受到食客们的青睐,这便是东北独一无二的民间美食——“满族发糕”。

  东北大平原盛产玉米。精选籽粒饱满的玉米磨成面,过箩筛出粗麸,将筛出的细面掺入白糖、蛋清、酵母和适量的白面,用温水和好调成糊状,置于温暖的地方发酵。待玉米糊发酵好,用筷子按顺时针方向进行搅动,使面糊焕发出筋性来——发酵好的面糊既有筋性,又有一股淡淡的酸酸的清香。烧一锅开水,待水沸腾时,放好蒸帘、铺好屉布,然后把玉米糊均匀地摊在屉布上;盖上锅盖,灶下填柴,用大火蒸20分钟左右,一锅满族发糕便蒸好了。

  蒸好的发糕喧喧腾腾,色泽金黄,味道清香,有人谓之“黄金大盘”,是非常形象的。吃时,将发糕切成方块或薄片,码到盘中即可。切好的发糕,金黄耀眼,遍布蜂窝,颇似金缕玉衣的箔片,吃时,佐以一碗羊汤或蛋花汤,右执筷,左操匙,稀稀落落,如“玉泛浮舟”一般,惬意之状令人难以言表。

  东北是满族的发源地,聪明智慧的满族同胞“研发”了多种民族风味的发糕,如在发糕的上面嵌几枚红枣,便是“大枣发糕”;在上面嵌几粒葡萄干,便是“葡萄发糕”;发糕和面时,加入些南瓜汁,蒸出的发糕便成了“南瓜发糕”……原料、做法不同,味道也各有千秋。在东北的满族村落,巧手的农妇一口气可以做出10多种发糕来,看得人眼花缭乱,吃得人饱嗝串串!

  发糕不仅仅在餐桌上受宠,它还有另一种社会功能:礼仪食品。发糕屡屡现身于重要场合,如寿诞、乔迁、婚嫁、开业等。这源于发糕的名字——发糕取名颇有深意:“发”为“发财”“发起”之意;“糕”乃“高”之意。人们吃发糕,寓意发财发得高高的!因此,吃发糕也就寄托了人们的美好祝愿。人们在将发糕送人时,多在发糕上面贴上一个红纸剪的“喜”字,这块发糕便成了“大红发糕”——那是一种喜庆、喜兴的象征。

  关于发糕的来历,有一个有趣的传说。话说某一天,一位满族妇女在做饽饽时,不小心把一瓶酒碰翻了,酒水洒进了面盆。她怕家中的长辈责骂,便没敢吱声,偷偷地把洒了酒的湿面放到锅里蒸,孰料蒸出来的饽饽不仅松软可口,而且还有一股淡淡的酒香,家中的长辈吃了赞叹不已,忙问这是什么食品?农妇随口说:“是发糕。”于是,“发糕”的叫法便流传开来。

  “姑嫂侵晨相伴忙,发糕蒸得半屯香。片片都似黄金玉,摆上餐桌任客尝。”面糕是满族最具独特风味的主食,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满族同胞发明了多种面糕,对国内其他民族的饮食结构影响很大。至今,八方游客至满乡,一定要尝一尝当地人做的发糕、打糕、盆糕、馓糕、淋浆糕等各种具有地域特色的面糕。而发糕则是东北满族饮食文化中的一阙重要章节,窥一斑而见全豹,人们从发糕可以领略到关东满族悠久的历史和多彩的民族风情。舌尖上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见证了民族大团结、大融合的历史和现状。刘 凯

首页 | 报社简介 | 揭阳日报通讯 | 网上投稿 | 新闻记者查验 | 教育周刊

粤公网安备 44520202000203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CN44-0033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