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分辨率:102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返回揭阳新闻网
新闻报料:8276111 广告联系:8210420
 相关新闻
·坚定信心鼓足干劲精准…
·“蓝水速度”再发力 …
·匠心独运育新苗 文…
·乘风破浪 春华秋实
·普宁跨境电商平台 首…
·生态攻坚显担当 主…
·中国新能源汽车如何逐…
·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
·推进工会法治化建设
·登岗队夺得冠军
·以优良作风凝聚人心汇…
·凝聚青年力量 共话…
·统一执法标准 严惩执…
·检验救援队伍实战能力…
·以实干为笔,书写发展…
·打造农村思想文化主阵…
·提升基层妇幼健康服务…
·入选省级非遗特色旅游…
·为一线建筑工人送去暖…
·奋楫争先赛龙舟 凝心…
·助力占陇消防事业建设
·“七下八上”已至!水…
·赶海欢乐多,这些风险…
·技能培训和特殊教育新…
·链博会上的先进科技
·无糖食品:甜蜜背后有…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
·指导相关快递企业优化…
·停产13年后,乐凯彩…
·跨越山海的战火情谊
·逐梦海天 青春滚烫
·上半年我国银发经济快…
·中国AI模型“又一个…
·印度空难客机燃油供应…
·银行理财子公司“试水…
·13家支付机构正式换…
·美元理财产品“吸金”…
·十五载峥嵘岁月,新征…
·让美育之花绽满校园
·快乐暑假 “动”力…
·戒断小学生短视频沉迷…
·为乡村教育振兴注入持…
·残缺的书页
·月经紊乱,小心子宫内…
·点亮孕育新生命的希望…
·睡觉时开风扇比开空调…
·“晚安牛奶”真能助眠…
·踇外翻预防和治疗全攻…
·科学使用防晒霜,才能…
首页揭阳日报PDF版
逐梦海天 青春滚烫
——记海军山东舰起降保障中队

时间:2025/7/18

 

海军山东舰起降保障中队官兵在舰载机阻拦着舰后检查阻拦索状态(2021年11月20日摄)。新华社 发

  西太平洋,山东舰破浪前行。

  黄色起飞线延伸至飞行甲板顶端。3号起飞位,一架歼-15舰载机引弓待发。

  这一刻,近2000摄氏度的蓝色尾焰,从战机尾喷口喷射而出;锐利而有节奏的声浪,吞没了甲板上的一切声响。

  这一刻,曾文辉距离战机不足十米。热浪袭来,豆大的汗珠滴落在震颤的甲板上。

  下蹲屈身,他凌空一指,止动挡板瞬间释放,战机拖着尾焰呼啸而起……

  这是曾文辉经历过无数次的瞬间。他是山东舰起降保障中队的一名起飞助理。

  这群平均年龄只有26岁的水兵,在航母飞行甲板上,伴着战机喷出的灼热尾焰,书写滚烫的青春。

  勇敢的心——把每次训练都当成实战

  2019年8月8日12时18分53秒,曾文辉终生难忘这一刻——歼-15舰载机首次在国产航母上起飞,曾文辉和战友们一起出色完成了任务。

  这个被称为“航母style”的经典瞬间被定格成照片,如今张贴在山东舰通道的展板上。

  这个一度火遍神州大地、被网友竞相模仿的动作,在常人眼中,是潇洒帅气的。

  在曾文辉眼中,“它是一个标准,一份责任,一种使命。”整个放飞流程几十个步骤,“凌空一指”这个动作最难。

  舰载机,航母的核心战斗力。起降保障中队担负的使命任务,就是放飞和回收舰载机。

  每次放飞战机,曾文辉和战友们都会格外自豪,因为他们是“离航母战斗力最近的人”。

  距离越近,意味着责任越重。

  “做出放飞手势,意味着对舰载机起飞状态做出最后确认。”曾文辉说,“那一刻要高度专注,用眼睛、用耳朵、用心去感知周围的一切情况。”

  有一次,放飞前一秒,曾文辉突然听到战机异响。几乎是在伸出手臂的瞬间,他做出了停止起飞的手势。一场风险得以规避。

  距离越近,也意味着风险越大。

  航母飞行甲板,被称作“世界上最危险的4.5英亩”。

  舰载机在起飞和着舰的瞬间,一旦偏离跑道,巨大尾喷可以将挨得最近的起降保障人员吹进海里。

  在曾文辉看来,舰载机飞行员是“刀尖上的舞者”,他们是舰载机飞行员最忠实的“舞伴”。

  每次经过通道,看到那张照片,曾文辉总会莫名感动。照片中,包括他在内的中队战友们无一例外留下的都是背影。

  更多参加那次历史性保障任务的战友,甚至连一个背影都没能留下。

  起飞站操作员周小勇负责按下释放按钮。那一刻,他在甲板舷侧。起降信号操作员刘明负责用灯光和信号帮助飞行员起降。那一刻,他在航空舰桥。阻拦装置操作员郝振山负责维护舰尾阻拦系统。那一刻,他甚至不在甲板上。

  舰载机起降是个系统工程,除起降专业外,还有机电、航海、通信多个专业的战友密切协同。他们的背影都没有出现在那张照片中……

  伟大的事业,总是由一个个默默付出的青春身影铸就的。

  如今,曾文辉已成功放飞舰载机数千架次。他说自己每次放飞的心情依然像第一次那样自豪,只是状态越来越像“老司机”,“上路更加谨慎了”。

  燃烧的血——上甲板就是上战场

  中队活动室有一面照片墙,记录着中队经历的重大时刻。图片说明中出现频次最高的词是:突破。

  2015年7月,山东舰接舰部队在渤海之滨正式组建。周小勇从辽宁舰调任山东舰,担任起飞系统区队长。

  十年来,周小勇在山东舰上一直负责放飞歼-15舰载机。他清晰记得,第一个1000架次起降,用了3年;第二个1000架次,用了7个月……

  前不久,山东舰参加远海实战训练。训练中,一架外国军机企图对编队进行抵近滋扰。

  战斗警报响起,中队长任驰带领山东舰起降保障中队以最快的速度紧急保障战机升空应对。

  那天,任驰记录下了一个新的战机起飞间隔时间——相较于形成舰载机起降保障能力之初,这个时间已缩短了25%.效率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胜利。在这里绝不是一句口号。

  “战机早一秒起飞,就意味着战斗的胜算多一分。”任驰说,“起降流程的每一次优化都是以秒甚至零点几秒为单位抠出来的。”

  在中队,秒表的每一声嘀嗒,都应和着他们超越自我的铿锵脚步。

  山东舰飞行甲板,除了巨大尺寸带来的视觉冲击,最吸引眼球的就是甲板上用各种颜色标出的印记。

  起飞区,止动轮挡和一米线之间的地方,战机起飞前要先在这里停住,再慢慢靠近止动轮挡。

  “过了一米线相当于运动员上了跑道,止动轮挡就是运动员脚下的起跑器。”任驰用短跑竞赛作了一个比喻,精准引导飞行员驾机“既要踏住起跑器,又不超过起跑线”,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山东舰上,指向飞行甲板的通道尽头有一句醒目的标语:上甲板就是上战场!

  甲板上的一条条线、一个个标记、一个个战位,诠释了中队官兵对这幅标语的理解:他们的脚步从未离开航母甲板,但他们的目光始终追随着舰载机翱翔在海天之上,他们的目光一直瞄准战场。

  2025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98岁生日。

  在人民军队战斗序列里,驾驭山东舰这一大国重器的,是一支只有十年历史的年轻部队。

  “我们虽没有厚重的历史,但我们将拥有美好的未来。”教导员韦兰柯说。

  沸腾的梦——撞上了中国航母时代

  2025年7月3日8时许,山东舰抵达香港。甲板上,700余名官兵排出4个大字“国安家好”。

  这,是山东舰官兵对香港的问候,更是对祖国的青春告白。

  这片海域,对于起降保障中队阻拦系统区队长张忠杰来说,并不陌生。

  2004年,张忠杰随海军深圳舰访问香港。作为“神州第一舰”上一名辅机兵,他没能目睹军舰驶入维多利亚湾的情景。

  此番旧地重游,这位有着25年军龄的老兵在入夜后走上甲板,远眺港岛美丽夜景。他想到21年前许下的那个愿望:希望有一天登上人民海军自己的航母。

  2011年,国防部宣布:“中国目前正在利用一艘废旧航空母舰平台进行改造,用于科研试验和训练。”那一年,张忠杰作为辽宁舰首批舰员成了人民海军第一代航母人。与他同行的,还有来自舰艇部队的周小勇、航空兵部队的任驰……

  张忠杰说,是历史让自己“迎面撞上了中国的航母时代”。

  2012年11月23日,飞行员戴明盟驾驶歼-15舰载机在航母辽宁舰上完成惊天一落。当时,张忠杰担任辽宁舰阻拦班长,舰载机的尾钩钩住了他负责的2号阻拦索。

  身处甲板下的他,只记得“当时声音很大,心全在阻拦装置上”。

  张忠杰军旅生涯的幸运还在延续。

  2019年8月8日,担任山东舰阻拦系统区队长的张忠杰站在左舷阻拦系统操作战位,亲眼见证了歼-15首次在山东舰上降落。

  这次他看清楚了:“尾钩将阻拦索拉出的那个‘V’字,我终生难忘。”

  追逐梦想的人,总会受到梦想的青睐。在中队,像张忠杰一样经历过中国航母经典瞬间的官兵,还有很多。

  梦想,需要青春去点燃。

  为了区分不同岗位,甲板作业时舰员会穿上被称为“甲板彩虹服”的作业服和马甲。起降保障中队的作业服是绿色的。

  来自山东的女兵连蕙靓喜欢这个颜色,她说:“绿色代表着梦想和青春。”

  山东舰是她水兵生涯的第一站。当年还在读大二的她报名参军入伍,听说能去山东舰“激动得一夜没睡”。

  除了本职战位,连蕙靓还兼任山东舰“海潮之声”广播员、电视新闻主持人、乐队主唱。

  “我很幸运,能来到山东舰。”连蕙靓说,“如果航母需要我,我愿意干一辈子。”

  教导员韦兰柯走路快、说话快在全舰是出了名的。“我们都是航母事业的逐梦人!”他说,“战友们的干劲总是足足的!”

  每次远航执行任务,归航时山东舰都会照例举行一场甲板音乐会。有一首歌是音乐会的保留曲目——“我爱这蓝色的海洋……我爱大海的惊涛骇浪,把我们锻炼得无比坚强……”

  新华社海口7月17日电

  

首页 | 报社简介 | 揭阳日报通讯 | 网上投稿 | 新闻记者查验 | 教育周刊

粤公网安备 44520202000203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CN44-0033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