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生态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 |
□潘璧容 近年来,党和国家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劳动教育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如何把生态劳动教育融入到学生素质教育之中,是摆在学校和全体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命题。结合环境保护和学校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下面我就对如何开展生态劳动教育谈几点粗浅思考。 一、开展生态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生态劳动意识,让生态劳动成为学生日常行为自觉。近年来,随着环境治理深入进行,人们环保意识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在这个背景下,生态劳动教育成为了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途径。学校开展生态劳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同时让学生了解生态保护和生态伦理的知识和技能。这种教育形式强调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并通过劳动实践来促进学生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和联系。 生态劳动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劳动技能,更在于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自己在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角色和责任。通过生态劳动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生态劳动教育可以促进校园的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开展生态劳动教育,学校可以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推动整个校园的生态文明建设,使生态劳动和环境保护成为学生的行动自觉。 二、不断丰富生态劳动教育内容,深化生态劳动教育内涵。生态劳动教育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如何在实践中更好地开展,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思考的问题。生态劳动教育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学校可以开设生态劳动教育课程,教育引导学生生态环保意识和技能,有条件的学校可邀请一些环保专家给学生授课。增强校园生态劳动教育宣传,比如:开设生态劳动教育展览,通过网络小视频、微信公众号、校园宣传栏、教室黑板报等载体进行环保宣传,开展生态环保演讲、征文比赛,生态劳动教育主题日活动等,采取形式多样的生态劳动文化宣传,让学生从小树立生态劳动观念。 加强日常生态劳动教育,引导学生亲近大自然和接近社会。比如:三月份学雷锋做好事志愿者活动,开展公益劳动;每年植树节,结合开展“我为家乡种棵树”活动,组织学生义务植树,倡导保护环境爱护花草树木;开展垃圾分类,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垃圾分类,让学生能够对干垃圾、湿垃圾、有毒垃圾、可回收垃圾等进行分类,教育学生保护环境。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直接接触到自然环境,亲身体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生态劳动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生态劳动教育实践需要注意的几点思考。一是安全问题,在进行生态劳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问题,对户外活动,要做好安全保障措施,确保生活安全和健康。二是加强教育和指导,生态劳动教育需要老师细心指导,引导学生正常探索自然环境,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三是合理设置生态劳动教育课程,学校将生态教育课程与基础教育课程相结合,将相关知识和技能融入到课程中,保证学生在接受生态劳动教育的同时,也能够学习其他知识。四是建立长效性教育机制,生态劳动教育是一个持续性和长期性的过程,学校要持之以恒开展相关活动和课程,让学生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使生态劳动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落实到日常行动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让人们看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关系,给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希望和经验。我们坚持生态劳动教育从学生开始,生态环境保护从学生做起,深入实践,不断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们相信只要不断加强生态劳动教育,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在不久的将来,天会更蓝,山会更绿,水会更清,我们的国家会更加美丽。 |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