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诗意的真情表达
——读袁仲友诗文集

  ▲▲杨史辉

  袁仲友先生将其近年来所作的诗词结集,即将出版,有幸先读到书稿,获益良多。全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下里氏对韵》,第二部分《草根韵语》,第三部分《散记》。该书是作者多年研习传统诗词的成果,是继《村居俚语》之后的又一部佳作。

  袁仲友一直执着、坚持于寂寞乡土的诗意吟唱,默默守望、思考、体悟传统诗歌的美妙意境,传承、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下里氏对韵》中的“对韵”是一种诗文创作的修饰技巧,即将韵母互相谐音的文字放在诗文固定的地方(一般在句尾),诗文读起来就十分顺口、悦耳。《下里氏对韵》中作者大胆采用新词汇描写新事物,思路开阔,内容贯串古今中外,笔法灵活,措词上尽量避免与古人重复。在对仗艺术上用正对、反对、借对,无情对等方式。古韵新词,既有传统古韵又富有现代生活气息,生动、有趣、易记、实用。其中的用典十分丰富,从中可以看到作者深厚的学养,也为后人学习古典诗词带来莫大的方便。还有最为关键的是通过创意的重组,使古老的对韵产生新意,旧句有了新声,这才是最难而属于创作的成果。这种创作不仅仅是停留于堆砌与拼凑,因而作品更加有实用价值和美学价值。

  第二部分《草根韵语》收录近年创作的部分诗词,时代印记、生活气息、乡土韵味、自然风物等融入诗词中。或描写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风景名胜;或景仰先贤、感悟人生,托物寄情,应时即景,皆有吟咏。作者抒写了对家乡的热爱、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对不良风气的抨击、讽刺。对真善美的赞美等内容,题材多样,内容丰富。诗的风格自然流畅,如行云流水,霁月风光,清风入怀,诗如其人,从诗词集中读到诗人的人格力量和对诗词艺术的不懈追求和探索。诗人描写家乡风光,城市新貌、地方历史文化等诗篇都写得亲切感人,表达了对家乡的真挚感情,感人至深。对家乡的山水人文,日新月异的变化,对故土的一腔挚爱之情,化作瑰丽的诗篇。作者看到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用一腔热情抒写赞美家乡的诗词,请看这首《行香子·乙未迎春揭阳》:“楼宇巍峨,棋布星罗。卅年间,巨变堪歌。河桥岸渚,好景真多。看波如鳞,江如练,艇如梭。春风拂煦,春日妍和,问同人,韵事如何?句须细琢,剑必勤磨。喜结吟社,聚吟社,共吟哦。”集中的《岳武穆》《文信国》《仰韩祠》等作品景仰先贤,激励后人,很有教育意义。从诗词中可以看到作者深厚的古典文学底蕴,在诗词中也用典,但用得恰到好处,贴切自然,古为今用,这也是诗词集的另一艺术特点。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词更是艺术中的艺术。读仲友先生诗词,语言精练,文字优美,雅俗共赏,其中虽也有俚语入诗,但读来生动有趣。先生诗词创作严谨,认真。杜甫有诗:“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一首好诗令人回味无穷,读后“掩书余味在胸中”(陆游句)。

  严羽《沧浪诗话》说过:“诗者,吟咏情性也。”诗词集中收录的诗词,旷达悠然、直抒胸臆,是诗人性格的真实反映,情感真实流露。“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诗人从心灵流出的诗句,感情真挚,以情动人,亲切、自然、生动,这是一种可贵的诗风。

  一位锲而不舍,采花酿蜜,从不张扬的诗人,有如此丰硕成果,令人叹服,心生敬佩。要达到这样的工夫,就得耐住寂寞,具备恒心和毅力,没有一蹴而就的捷径可走。袁仲友长期研习古典诗词,其造诣在诗词界为人称赞,这都是长期学习、积累的成果。作者对于格律结构的娴熟、多种体裁的运用得心应手,虽然这是写作诗词的一般要求,基础建设工夫,但是如果缺乏发自内心的热爱,要融会贯通,也非易事。作者在这方面有着一定的建树充分说明这一点。

  严谨的创作态度,深厚的诗词修养,丰富的知识积累是我读完这本诗词集之后发自内心的感觉,也是对仲友先生的敬佩。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