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市持续增投入、优设施、强队伍,教育事业一路高歌奋进
绘就教育“优质均衡”幸福画卷

  年终特稿·不平凡的20 23

市第二实验中学扩建提质,满足人民群众对“上好学”的热切愿望。图为市第二实验中学新貌。孙树鸿 摄

  □记者 徐剑萍 通讯员 陈武鑫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2023年,我市教育事业一路高歌奋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提升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教育发展水平明显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2023年,我市被授予“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称号。这一年,公办学位扩容提质成效突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上好学”的期盼;师资队伍建设提质持续改善,助力全市教育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基础教育改革提质成效明显,增强了优质均衡发展动力;校园文化建设全面铺开,涌现了一大批校园文化品牌……回首2023年,我市以公办学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基础教育改革和校园文化建设为重点,擘画了一幅教育“优质均衡”的幸福画卷。

  公办学位扩容提质

  增加公办基础教育优质学位3.39万个

  2023年8月,市第二实验中学完成扩建并交付使用,扩充优质学位1200个,解决了市区优质教育资源不足不均衡的问题,极大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上好学”的热切愿望。

  这是我市公办学位扩容提质的一个缩影。2023年,全市累计投入15.06亿元,扩建市第二实验中学、改扩建普宁市赤岗山小学、新建惠来县赤山小学、建设提升揭西县第一中学等教育项目306个,增加公办基础教育优质学位3.39万个,超额完成增加2.66万个公办学位的年度目标。据市教育局统计,自揭阳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提升行动实施以来,全市公办优质学位供给有效增加,不仅化解了885个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实现大班额问题动态清零,还让更多孩子实现了在家门口“有学上”“上好学”的愿望。两年来,全市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从13.38万人增加到13.74万人;公办义务教育在校生从66.14万人增加到70.5万人;公办普通高中在校生从11.89万人增加到12.16万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在校生从4.24万人增加到4.65万人……一个个递增的数字,折射了我市教育公民办结构的不断优化,也反映了公办教育服务能力的日益增强。

  为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2023年,我市还投资2.63亿元,实施改善办学条件项目99个,累计建设1227间网络多媒体教室,实现全市多媒体教室通网率100%目标,提前完成2024年规划任务。值得一提的是,我市还完成了123所公办乡村义务教育学校体育运动场地的改造,提升优化学校环境。

  师资队伍建设提质

  开展中小学教师各类培养培训项目110个

  广东省高奕珊名教师工作室到揭阳华侨高级中学开展送教送研活动;揭阳林伟娜名教师工作室到惠来县墩南小学、惠来县华谢小学、揭东区浮山华侨学校开展送培送教下乡活动;东莞支教团队到揭西县京溪园镇长滩日新小学、河婆街道溪西小学和龙潭镇育英小学开展名师送教下乡活动……2023年,一场“千人万场”省市县名师送教下乡活动在揭阳大地轰轰烈烈开展,活动累计开展送教308场次,受益师生7.01万人。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为搭建城乡教师沟通和教育教学研思共进的桥梁,提升乡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进一步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2023年,市教育局创新“定制式、同构式、联合式、帮扶式”为抓手的“四式施训”模式,坚持三个融合,即市直学校、县区教育局统筹安排与名师工作室自发开展相融合;送课送培教学指导与跟岗学习示范引领相融合;骨干教师培养与乡村教师帮扶相融合,让城里“名师”深入乡村,开展“走亲戚”般的帮扶互助,让乡村教师有了“名师”带,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和受益面。不仅如此,2023年,我市还招录了2166名新教师,比2022年增加920人,其中本科学历以上1615人;全市教师队伍更趋年轻化,平均年龄41.5岁,下降3.9岁;中小学教师职称、学历等指标明显提升,学科结构更趋合理;开展中小学教师各类培养培训项目110个,参加人数达到20.8万次,全面提升队伍能力素质;各地各校开展专题研究师德师风建设工作2548场次、开展日常师德教育5583场次,强化了师德师风建设,实现师德失范“零发生”。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使我市教师素养明显提高,2023年,我市共有42名优秀教师获得潮汕星河奖辉勇师表奖,在全市教育系统通报表彰了300名优秀教师、100名优秀班主任、50名优秀教育工作者、100名“优秀乡村教师”,表彰2022~2023学年东莞市赴揭阳59名优秀支教教师。

  教师素养的明显提高也极大提升了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市教育局围绕教师“遵纪守法、言行举止、关爱学生、家校共育、教育教学”等方面,在14.3万名群众中对2.3万名教师进行满意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总体评价获“好”及“较好”的教师合计占比高达95.45%.这项调查对培养造就有理念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与满意度。

  基础教育改革提质

  创建4个省级、2个市级优质基础教育集团

  在2023年底举行的第四届广东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上,我市捷报频传,取得历史性突破:2名选手荣获一等奖,9名选手荣获二等奖,48名选手荣获三等奖。其中,榕城区地都镇第五初级中学黄鼎老师以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获得初中语文组一等奖,实现了我市乡村边远学校青年教师参加此项赛事的历史性突破;普宁职业技术学校张依婵老师斩获艺术旅游组一等奖,刷新了我市中职青年教师参赛成绩新纪录……

  我市教师在省赛赛场上大放异彩,是我市基础教育改革提质的有力佐证。2023年,我市通过实施教研机制创新工程和教研能力提升工程,提升3000多名教师专业能力,教师荣获省级各项教研活动奖项29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19项,三等奖8项,被确立为省级课题61项;高中各学科学生参加全国数理化生竞赛(广东初赛)也取得不俗的成绩,其中获省级一等奖16人、二等奖48人、三等奖73人。值得一提的是,我市率先在全省推行普通高中采用平行志愿录取,并通过“揭阳智慧教育APP”同时公布分数和录取结果,解决中考放榜后出现的查询分数及录取结果难、新生入学注册难、高中学校招生难“三个难”的问题,更好地实现教育公平。同时,实行理化生三科实验操作考试,体育科目考试委托第三方机构,统一使用电子辅助设备进行测试,确保考试公平公正;“指标生”名额全部下达到区域内初中学校,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进一步促进教育优质发展,我市实施《揭阳教学质量提升工作方案(2023年)》,通过六大抓手,即抓常规、抓课堂、抓教研、抓监测、抓品牌、抓备考,共20个项目推动教育教学改革,评选出60个示范教研组、90个精品课,创建8所省级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校;创建4个省级、2个市级、6个县级优质基础教育集团,覆盖中小学(幼儿园)51所、师生7万多人,形成集团化办学的良好发展态势,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在基础教育改革提质方面,值得一提的还有我市大力推进揭东区创建广东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验区工作。2023年,我市指导推动揭东区以创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为核心任务,制定实施建设总体方案和十二个专项行动方案,同时,积极争取省级专项资金支持,2023年已下达3000万元支持揭东区,预计至2025年完成创建工作,共可获省级专项奖补资金1.2亿元。阶段来,揭东区基础教育改革提质成效明显:逐步建立“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城乡资源优化配置,进一步缩小区域、城乡教育差距;创建6个城乡教育共同体,有效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以各类特色学校的建设有力促进校园文化提升……

  校园文化百花齐放

  打造158所市、县级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

  “学校开展的主题班会课、‘贤雅之星’‘贤雅好少年’评选等活动,旨在引导孩子成为贤言贤行、贤德贤能、气质儒雅的贤雅学子,我的孩子也在这些活动中学会了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获得了很多长辈的赞许。”市第二实验小学学生家长吴哲华说。

  “今年我们的校园变得更漂亮啦!校园里的通廊、楼梯转角处都是我们学习的‘加油站’,我越来越喜欢我们的校园了。”普宁市新坛小学的五年级学生陈梓豪高兴地告诉记者。

  2023年,我市各中小学内涵不断发展,育人质量与水平全面提升,这与我市将2023年、2024年定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年”有密切的联系。2023年,我市明确了“精神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4项重点内容,建立校园文化建设“4+12+N”工作体系,累计举办10场共2600人次的全市性校长专场培训、2038场220万人次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打造158所市、县级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将“向上向善、刚健朴实、尊重科学、勇于创新”的文化融入校园日常,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不断巩固,办学活力进一步释放,全市学校品质得到整体提升。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全市有524所学校确定核心价值体系、1021所学校完善凝练归纳“一训四风”、538所学校设计专属形象标识,更好地展现向善向上的精神风貌,引领学校发展。在环境文化建设方面,创建了1320所“广东省绿色学校”,有485所学校规划打造984处特色景观,752所学校布置阅读角,部分学校还设置校内劳动教育基地。在制度文化建设方面,全市1523所学校100%制定章程和管理制度,部分学校逐步建立起如“荣耀教育奖励制度”“活乐教育家长大讲堂制度”等具有学校文化特色的制度体系,同时,评选了24所市级德育特色学校,创建415所市级以上依法治校示范校。在行为文化方面,2023年全市组织开展“清风揭阳·清风沁童心”“十个一”主题教育、首届中小学美育节、科普进校园等活动,重视以人文情怀涵养教育教学,创建了172个校园文化特色课程和392项校本特色活动,师生们的学科核心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得到提升,实现了师生行为与学校文化之间的良性互动。

  2023年,全市中小学校园特色品牌不断涌现,在校园文化建设的百花园里,我市各所学校争妍斗艳,以各自独有的特色展露芬芳:揭阳第二中学的“潜化教育”、市实验小学的“乐雅教育”、市第二实验小学的“贤雅文化”、揭阳真理中学的“真知文化”、榕城区仙滘学校的“雅致教育”、普宁市桥柱初级中学的“发现教育”、揭西县第二华侨中学的“蝶文化”、惠来县神泉镇中心小学的“甘泉文化”……呈现了“一校一品展特色、百花齐放促提升”的生动局面。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今年,我市将继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道路上,砥砺前行、接续奋斗,推进揭阳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