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釉彩种类之白釉 |
〔元〕 卵白釉印花“太禧”铭云龙纹盘 〔明〕 甜白釉划花缠枝莲纹梅瓶 瓷器釉料中的含铁量降低到0.75%以下,施于洁白的瓷胎上,入窑经高温烧制,就会出现白釉。严格地说,白釉是一种无色透明釉,而不是白色的釉 .主要品种有卵白釉、甜白釉、象牙白釉等。 唐、五代时期,白瓷在北方有很大的发展,增加釉面白度的措施由施化妆土改为选用高质量原料,提升釉面光洁度接近高级细瓷标准。代表宋代白瓷最高水平的定窑,白瓷烧制技术达到完全成熟的程度,釉色透明莹亮为釉下彩和釉上彩瓷的发展奠定基础。 卵白釉 又称“枢府釉”,是元代景德镇新创的一种颜色釉。它与同时期的青花一样,是元代瓷器最高水平的标志。元卵白釉瓷的胎采用高岭土加瓷土的“二元配方”法,增加胎土中氧化铝的含量,提高烧成温度,又得到大件瓷器在高温中不变形的效果,保证了质量。 卵白釉窑器上常书“枢”“府”两字,故又称“枢府瓷”。亦有在器物上书“太禧”或“福禄”字样或没有字铭的。由于这类瓷器制作精细,又有官府名称,加之所印云龙纹饰均为五爪龙,被后人认为是元代官窑的产品。如元时期的卵白釉印花“太禧”铭云龙纹盘,胎骨坚细洁白,内外施釉,釉层较厚,呈失透状,釉面莹润,釉色白中泛青,恰似鹅卵色泽,故名“卵白釉”。足内露胎无釉。盘外壁刻划变形莲瓣纹一周,共16瓣。盘内有阳纹印花装饰,盘心是一龙戏珠,龙,张口露齿五爪,身体舞动,异常骄猛,衬以朵云和火珠。盘内壁为缠枝莲托八吉祥纹,花间对称印有“太禧”二字。八吉祥的顺序,从“太”字往左按逆时针方向依次为“肠、螺、轮、盖、花、珠、鱼、伞”。“太禧”铭卵白釉瓷器甚为罕见,已故古陶瓷鉴定家孙瀛洲先生曾撰文指出传世的仅有三件,此为其中之一,弥足珍贵。 甜白釉 甜白是永乐窑创烧的一种白釉。由于永乐白瓷制品中许多都薄到半脱胎的程度,能够光照见影。在釉暗花刻纹的薄胎器面上,施以温润如玉的白釉,便给人以一种“甜”的感受,故名“甜白”。 甜白釉釉极莹润,能照见人影,比枢府窑卵白釉有更加明显的乳浊感,给人以温柔甜净之感,所以又称“葱根白”,素有“白如凝脂,素犹积雪”之誉。如明时期的甜白釉划花缠枝莲纹梅瓶,通体施甜白釉。此梅瓶保持了宋代梅瓶器身修长挺拔的特点,适当压缩瓶身的高度,放宽肩部和足部,使各部位比例更趋谐调。瓶体所施甜白釉纯正洁净,色泽柔润,纹饰刻划细腻,是永乐时期甜白釉瓷器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艺 辑 |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