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枞菌里的小确幸 |
□罗江燕 又到了采拾鸡枞菌的季节。 鸡枞菌也叫鸡肉菌,除了有似鸡肉般的香甜,营养也很丰富。通常生长在热带、亚热带的山林或者耕地边,与白蚁穴共生。这种菌子极其珍贵罕见,一年拢共出现不到半个月,分别在芒种、夏至、小暑、大暑这几个节气的当天与节气后两天,而且不是日子到了就会出现,还需要一场大雨才能将它们唤出来。也就是说,只有节气到来时,恰逢大雨,次日清晨才能采拾到鲜嫩的鸡枞菌,真可谓可遇而不可求。 雨后的夏日,在雾气蒸腾的天地间,吸透了雨露甘霖的泥土下,神奇的鸡枞菌在夜色中破土而出。刚出土的鸡枞菌像一把把合拢的小伞,浅褐色的菌叶从上而下由深变浅。此时,菌株只有拇指般大小,口感最佳;时近中午,雪白的菌杆全都窜出地面,菌叶打开如巴掌般大小,鲜甜的滋味则减半;到了傍晚时,菌子便腐坏不能食用了。 正因为鸡枞菌一年就那么几天才有,生命又很短暂,人们认为能捡到鸡枞菌是非常幸运的,让人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欢喜。“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在这举家忙碌的时节,锄草、施肥、收瓜、割菜……忙得脚不沾地,除非碰上非常重要的事情,或者恶劣天气才会停下来。但是,到了鸡枞菌生长的那几天,人们却愿意为了寻找一份幸运,放下手里的活计。路上碰面打招呼从原来的“今天去干什么活?”变成“今天捡到菌子没有?”捡到菌子的人得意洋洋,没捡到菌子的人各种“羡慕嫉妒恨”,总要调侃几句俏皮话:“该畏咯,菌种都让你采绝了。”“这个东西吃不得呀,赶快给我帮你销毁它!哈哈……” 寻找鸡枞菌真是一件有趣的事。走在温润的晨光中,远远闻得一阵隐隐约约的香气,循着香气仔细寻找,就能发现一片密密麻麻的菌子立在地面。在那一瞬间身心得到极大的放松,仿佛所有的疲惫和压力都伴着鸡枞菌的清香飘散而去。如果地下的白蚁窝足够大,有时能找到好几丛,收获颇丰。在民间,还有个非常有趣的说法:见到鸡枞菌不能大声喧哗,要悄悄走过去,蹲下身子去捡,不然,就会吓跑菌窝,以后这个地方就不长了。这个传说怎么来的不得而知,但采菌子的人都会遵守这个规矩,谁都不想这珍稀的宝贝被自己吓跑了。发现菌子的那一刻,即使再激动也要像做贼似的,轻轻地,小心翼翼地蹲下来,然后手指捏住菌把,从松软的泥土中慢慢地提起,一股鸡枞菌特有的清香气息迎面飘来。 采得鸡枞菌回来,宰一只家养土鸡,熬一锅浓浓的鸡汤,加入清洗好的鸡枞菌和南瓜花,或者瓜花酿滚几滚,不需加入任何调味料,就是一道诱人的美食;将剩余的汤汁加入些面条、青菜等煮一碗素面,令人食欲大开;还可以把鸡枞菌下锅烫软,淋上一碗自制蒜蓉酱汁,也别有一番风味。总之,鸡枞菌不管如何烹调,都不会让人失望。 夜幕降临,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边闲话家常,边享受着这人间的至味。灯火融融下,菜肴的香气、家人脸上幸福的笑容,和着家的温馨在空气中流淌。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来,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点滴,在喧嚣平淡的世俗烟火中,品味清味悠长的韵味。 |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