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釉彩种类 之 红釉·珊瑚红釉 |
珊瑚红地白梅花纹盖碗 珊瑚红地粉彩牡丹纹贯耳瓶 珊瑚红釉,是明朝中后期景德镇御厂制瓷者熟练掌握低温釉上铁红烧制后,在明初矾红彩制作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彩釉。 珊瑚红釉主要创烧于清代的康熙年间,在雍正和乾隆时盛行。珊瑚红是低温铁红釉,它是将红釉吹在白釉之上,烧成后釉色均匀、光润,能与天然珊瑚媲美,故名“珊瑚红”。如珊瑚红地白梅花纹盖碗,碗附伞形盖,盖顶置环形抓纽。内施白釉,外壁及盖面均以珊瑚红地拔白兰草、梅花纹装饰。圈足、抓纽内均施白釉,均署有矾红彩楷体“慎德堂制”四字双行款。此盖碗造型规整,红彩匀净呈珊瑚红色。白色的梅树和兰草图案在珊瑚红地的衬托下格外醒目。 雍正时,珊瑚红施釉方法、工艺的提高,珊瑚红釉品质大大提升改善,此时珊瑚红釉器皿呈现的红料沉稳内敛,色泽娇艳,红中闪黄。如这时期的珊瑚红地粉彩牡丹纹贯耳瓶,器身呈橄榄状,颈部对称置贯耳,足边有两长方形孔可供穿带用。通体以珊瑚红釉为地,上绘数枝粉彩牡丹,三朵盛开的黄、白、粉三色牡丹在绿叶的衬托下娇艳无比。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线圈。此瓶造型端庄,图案描绘精细,以珊瑚红釉为地衬托粉彩牡丹,色彩娇艳,为雍正时期珍贵的陈设用瓷。珊瑚红釉系将配好的釉料吹于细白瓷器上经低温烧成,釉色均匀,呈色红中微闪黄,近似天然珊瑚之色,故名。乾隆时期的珊瑚红釉则非常光洁,与白釉紧密结合,不易磨损脱落。 御厂制瓷者还将“描红”“抹红”以及“吹红”等任意结合,制成绘画与色地釉相结合的单色制品。制瓷者还在一些单色珊瑚釉上装饰金彩,达到锦上添花效果,使器物更加富丽堂皇。 艺 辑
|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