饸饹面

  饸饹面又称合罗面或河捞面,是我国北方部分地区的传统特色面食。其制作过程独特而富有历史感,深受人们喜爱。

  《辞海》中对“饸饹”的定义为:“北方一种用荞麦面轧成的食品”,参见“河漏”。《农书·荞麦》中则描述道:“北方山后,诸郡多种,治去皮壳,磨而为面……或做汤饼,谓之河漏。”饸饹即是过去的“河漏”,外观细滑如粉,过去是一种家庭常见的自制食物,就像家里做的擀面条一样平常。

  传统饸饹面主要以荞麦面、高粱面、红薯面等杂粮制成,如今则多用小麦面粉。饸饹面制作时,需要将饸饹床子架在锅的正上方。制作者将和好的荞麦面、高粱面(现多用小麦面)放在饸饹床子的漏孔里,并坐在杠杆上,直接将面挤轧成长条,放入锅中。这种面条筋滑利口,制作简便,速度快,适合大规模的集体就餐。饸饹面的臊子则是用纯羊油熬制的辣椒和羊肉,再加入八角、茴香、辣椒、胡椒、肉桂、葱花、枸杞等10余种佐料,味道鲜美,香而不腻。

  这种传统的制作方式已延续多年,成为我国西、北方地区独特的风味名吃。山西南部的饸饹面尤为有名,在运城、临汾、晋城等地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饸饹面馆。其中,山西曲沃的交里桥饸饹面最为驰名,是特有的风味小吃。曲沃、绛县、垣曲和翼城一带的群众每逢赶集时,总要吃上两碗才满意。在晋城地区,喜事宴席上也少不了饸饹面。饸饹面常常搭配猪肉臊子,吃起来筋软爽口,再配上辣椒,更是风味独特。

  在现代,饸饹面不仅保留了传统的制作方法和口味,还通过不断创新,使其在餐桌上焕发新的生命力。这道传统面食不仅是北方人的美味记忆,更代表了对传统饮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许栋南 整理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