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虚荣心强,家长该怎么办? |
专业人士认为,家长以身作则和正确引导是关键,鼓励孩子通过努力提升自我最重要 |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孩子消费的物品越来越高档,而一些孩子心理尚未成熟,因爱慕虚荣而相互攀比,不甘人后的孩子更产生了“别人有我也要有”的心理,为了在别的孩子面前“不掉价”,玩具越买越贵、衣服鞋子越买越高档、用品越买越昂贵……甚至买一个几千元的手办就像买一个几块钱的玩具一样无所谓。孩子的虚荣心越来越强,让家长们很烦恼和忧心。 对此,专业人士认为,孩子有“虚荣心”,家长要及时多和孩子沟通与交流,了解孩子内心想法,才能分析原因对症下药;家长要多陪伴和关注孩子,多发现孩子的长处并予以肯定鼓励,同时适当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和安全感;家长要以身作则,端正价值观念,给孩子树立正面榜样;家长要学会正确引导孩子,鼓励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提升自我,让孩子明白内在品质比外在物质更重要、努力和进步比外在成就更重要,将孩子的虚荣心转化为成长的动力。 家长要学会正确引导孩子,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林洁松 摄 □记者 陈伟生 通讯员 林 莉 孩子虚荣心强,家长很担忧 “五一假期,我带着孩子到北京旅游,在机场孩子闹着要买一个价格不菲的手办,无论我怎么劝说,孩子就是非要不可。我的经济状态一般,但为了不耽误登机只得无奈买下。回来后孩子天天发朋友圈、发抖音炫耀,收获一些点赞就让孩子飘飘然忘乎所以。”家住榕城的黄先生说,孩子虚荣心很强,爱攀比,玩具越买越贵,衣服、鞋子越买越高档,孩子不会挣钱,却越来越会花钱,而且根本不体谅家长的辛苦和不易,他担忧长此下去对孩子的成长不利,而令他更烦恼的是不懂得该如何教育引导孩子。 在市区一企业上班的吴女士对孩子虚荣心强也深有体会,她说:“我孩子10岁了,虚荣心很强,穿的衣服、鞋子等都是名牌,孩子说这样在同学面前才‘不掉价’。最近孩子老吵着闹着要买名牌新书包,一问之下才知道孩子班里有几个同学都买了名牌新书包,为了满足孩子的愿望,没办法只好给他买一个。这还不算,我有一次接孩子放学,没想到孩子竟等到同学几乎都走光了才慢吞吞地上了我的摩托车,还说班里的同学都有小车接送,而接他的是辆‘破摩托’,让他很没面子。过后几天,孩子有几次闹着要我们去买小车。”吴女士苦笑着说,孩子好面子爱虚荣,可怎么不觉得学习成绩落后于人会没面子,光觉得吃穿用度落后于别人没面子呢,她现在最担忧的是不知道该如何正确教育孩子。 导致孩子虚荣心强有五主因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虚荣心强呢?对此,揭阳市天蓝心理服务中心的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陈洁婷认为,可能有以下五个方面的主要原因。 一是家庭环境影响。一些家长或家庭成员可能过度强调物质拥有、社会地位或外在成就,孩子可能因此学会用这些标准来衡量自我价值。比如家长经常把自家的孩子与亲戚或邻居的孩子比较,孩子可能会发展出强烈的竞争心理和虚荣心。 二是社会环境影响。当前社会往往强调个人成功和物质财富,这种背景下可能会促使孩子追求名牌、高消费等来获得认同和尊重;社交媒体和网络通常展示经过筛选的、理想化的生活片段也可能加剧了对孩子虚荣心的影响。 三是孩子的同伴关系的影响。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同伴的影响日益增强,如果孩子的朋友圈重视物质和外表,孩子可能会为了融入而产生虚荣心;同伴间的相互比较和竞争也可能导致孩子产生虚荣心,以维持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 四是孩子的自尊和自我认同。低自尊的孩子通常会通过外在的成就和物质来补偿内心的不足、获得自信,从而表现出了虚荣心;孩子在探索自我认同的过程中想要达到别人同样的水平或超越别人,让自己成为焦点、获得关注和认同,因此可能会过分依赖、关注外界的认可和评价,导致产生虚荣的心理和行为。 五是家长的教养方式。一些家长表扬孩子是想让孩子增强自信,但过度表扬孩子的成绩和表现,而不是孩子的努力和进步,可能无意中助长了孩子的虚荣心,家长缺乏对孩子内在价值的肯定可能导致孩子更加关注外在成就;家长出于溺爱,怕孩子受委屈、让人瞧不起而一味地迁就、满足不合理的消费和攀比心理,也会助长孩子的虚荣心。 鼓励孩子通过努力提升自我最重要 孩子虚荣心强,家长该怎么办呢?对此,陈洁婷给出了建议。 一、多和孩子沟通。当发现孩子虚荣心太强时,家长千万不要急躁,更不要对孩子表示出的正常情感进行武断扼杀和批判,因为孩子看到别人有好东西时自己也想要或想要超越别人是人之常情,家长一味批评或责骂反而会伤害到孩子甚至导致孩子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因此,家长应冷静下来,及时地多和孩子沟通与交流,了解孩子内心想法,才能分析原因对症下药,有利于解决问题。同时,家长要坦然地告知孩子家里的真实经济情况,阐明生活的不易,孩子可能更会理解父母的辛苦,感恩父母的付出,从而接受家长的教育引导。 二、帮助孩子建立自尊心和自信心。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平时多陪伴孩子,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多发现孩子的长处并予以肯定、鼓励和支持,就算孩子有错,也要鼓励孩子把犯错当做学习的机会而不是指责,从而帮助孩子建立自尊心、自信心和安全感。当孩子提出要求时,家长应考虑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如果合情合理,不妨适当满足孩子的要求,这有助于亲子沟通;如果要求不合理或现实不可能做到,也不要直接拒绝,而是要跟孩子充分沟通说明情况,教会孩子明辨是非。当孩子的自信和关注都在家长这里得到满足之后,就无需再用虚无缥缈的虚荣来满足自己。家长要充分肯定孩子的努力和个性特质,而不仅仅是孩子的成就,帮助孩子识别和欣赏自己的内在优点和才能,以此增强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孩子逐渐学会自我激励和自我管理,从而减少外在的虚荣心。 三、家长要以身作则。孩子善于学习和模仿,因此,家长要以身作则,端正价值观念,合理消费,并通过自己的行为展示不以物质和地位评价他人的价值观,给孩子树立正面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家长还可以跟孩子分享一些以道德和内在价值为导向的榜样人物事迹,让孩子学会以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家长要正确引导。家长要多关注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更深层次的问题,关键是要从小、从细节入手正确引导孩子,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家长平时要多与孩子讨论内在价值的重要性,让孩子明白内在品质比外在物质更重要,鼓励孩子欣赏自己的独特之处,发展内在的品质,如诚实、善良、勤奋、责任感等;家长要引导孩子注重精神世界和提升个人的气质修养,让孩子平时多学习,多看一些有意义的书,让孩子明白“腹有诗书气自华”;家长要帮助孩子学会正视一切,最重要的是要学会珍惜和感恩,如通过社会实践、做家务等方式让孩子体验赚钱的艰辛,从而理解家长、懂得家长的不容易。 五、引导孩子专注于个人的成长。家长要引导孩子专注于个人的成长和目标,鼓励孩子学会自己跟自己比,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而重获自信,并在欣赏自己的过程中努力超越他人;家长要抓住孩子的竞争心理,找好结合点,让孩子懂得自己想要的要靠自己努力去争取,最重要的是要鼓励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提升自我,让孩子明白努力和进步比外在成就更重要,将孩子的虚荣心转化为成长的动力。
|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