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江入海流·乡愁榕江”系列报道(10)
五经富水: 苍龙横卧两山,高湖造福万民

  在云雾缭绕的高山峡谷之间,有涓涓清流在岩石上面脉脉流淌。

  五经富水是榕江的一级支流,发源于梅州市丰顺县八乡山的楼子嶂,注入龙颈水库的上库之后,流入揭阳市揭西县五经富镇,自北而南流经京溪园、塔头、东园、凤江镇,在东园镇桃围村和凤江镇莪萃村之间汇入南河。全长76千米,流域面积719平方千米,揭阳市境内集水面积426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11.03亿立方米。

  盛夏时节,“榕江入海流”报道组第10站开启,沿着盘山公路来到丰顺和揭西交界处的崇山峻岭之间,寻访关于五经富水的故事。

  □记者 刘春玉

  源头楼子嶂,世外桃源发清流

五经富水流域图。阿 龙 制图

五经富水从大北山和八乡山山麓里一路南来,穿过五经富镇区。本文配照除署名外均由 林碧鸿 摄

  五经富水的源头在揭西、丰顺、五华三县交界的八乡山楼子嶂,这里是莲花山脉中部地区,楼子嶂东南侧是大北山脉北麓,东北方则是八乡山脉,千山争妍,万壑竞秀,群峰追逐,常年云雾缭绕,就像蓬莱仙境,又如世外桃源,每逢雨季,甘霖齐聚。

  涓涓清流从莲花山东麓和大北山北麓向东流下,过龙岭村,与从莲花山东麓另一条南来的清流会合,注入八乡水库。出水库后,过戏潭,经滩下、九娘坝、火滩,与下八乡南麓几条小溪汇合,汇入龙颈水库上库区,然后经龙颈口,流入揭西县五经富盆地,一路南下,在塔头镇桃溪洲纳入灰寨水后,改向东行,最终注入榕江南河。

  五经富水得名于流经地五经富。五经富镇,人们口头都叫“五更富”,距揭西县城34千米,有人口4万多人。境内多崇山峻岭,风景雄浑秀丽。有磜墙崆三级瀑布,清泉飞流,是避暑胜地。五经富原是村落的名字,因镇的行政机关设驻这里,故也作为一镇之名。

  五经富村原是一片山坡地,据传,元朝至正十六年(1358),有曾氏名启溪者,从长乐(今五华)河口迁来,在今汽车站附近开设铺户五间,以打铁为生。附近居民都来这里打造农具及家用铁器,地名被称为“五间铺”。因这里位置优越,是交通要道,故生意兴隆,发展神速,渐渐成为村落。后又发展为圩市,以农历每旬三、六、九日为圩期。曾氏一族人口兴旺,便兴办学堂,聘请名师教育子孙。至清朝中期,便人文鼎盛,成为文化之乡,儒学“五经甚富”,遂把“五间铺”改为“五经富”。

  以儒学命名的五经富,自此文化教育非常出名。清雍正四年(1726),进士邱九华在五经富兴办“兴云斋”,培育出许多人才。光绪九年(1883),英国基督教长老会在五经富创办福音医院,翌年创办道济中学,是潮汕地区最早按西方办学方式,改革旧中国教育制度的一所学校。后来又办五育女子中学、观丰书院等。这些在当年都是首创之例,对整个揭阳教育,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五经富境内群山环抱,奇峰叠起,山坡宽阔,集水面积极广,五经富水水位落差大,水力资源十分丰富。五经富水建有龙颈水库,河流也流经龙山村,因而河流也被称为龙江。

  龙颈上下库,高峡平湖映云霞

高峡出平湖——龙颈水库上库。

龙颈水库下库。

  五经富水上游蜿蜒20多千米,两岸高山夹峙,建有潮汕地区闻名的龙颈水库,有“小三峡”之称。水库碧波荡漾,风景如画。如果不看地图,您没办法想象建水库前,水还没有蓄成,名字怎么就取为龙颈呢?但是,建成的水库,就如一条苍龙横卧在大北山和八乡山的林海之中。而上库的大坝,就在这苍龙的头部位置上,龙颈的名字,取得真是太神奇了。

  龙颈水库下库管养所所长陈映城曾是上库管养所所长,在上库工作20多年。据他介绍,五经富水流域已建成大二型的龙颈上库、中型的龙颈下库和大北山水库及小一型水库4宗、小二型水库26宗,总库容2.7亿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391.83平方千米。

  龙颈水库是五经富水流域最大型的蓄水工程,1958年动工,1960年竣工。分上下二库,斩溪截流而建,两坝相距10多千米。龙颈上水库经1961年和1966年扩建及1986年和1998年加固而成现在的规模。设计总库容1.54亿立方米,设计洪水标准为20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2000年一遇。上下两库共蓄水1.9亿立方米,分上下两个水电站,是粤东最大型的水电厂。电站装机容量共1.86万千瓦,供地方工业、民用。上库电站建于河边大山中,凿隧道把江水引入山腹电厂发电,然后把水引流入下库,隐蔽安全,又十分坚固。龙颈水库上库负责发电,多年平均发电量超过4000万千瓦时;下库则是灌溉、防洪、发电、养鱼综合利用工程,它多年平均发电量也接近4000万千瓦时。龙颈水库建成60多年来,造福了千千万万的人民。

  龙颈水库上库大坝高达57米,如一座大山,截住龙江河洪波。坝上宽阔平坦,将两旁高山连成一片。站在高高的大坝上,俯仰天地之间,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赞叹劳动人民的倔强与伟大。

  当年龙颈水库的建设者一共有1.5万人,除水利专家和技术人员外,主要有来自全汕头地区的农民和知青。陈映城拿出当年的黑白照片,可以看到在近乎70度的悬崖峭壁上,水库建设者们手握锄头、铁钎、畚箕和人力石夯等简陋劳动工具,用力地凿、锤、敲,酷暑顶烈日,严冬冒霜寒,白天战狂风,斗恶雨,夜晚露宿于深山老林,住蓬寮,睡草棚,以愚公移山的精神,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浇筑千秋大业。

  陈映城带着我们来到位于一处高地的知青楼,说,当年这里住满了知青,都是年轻人,特别热闹。为防止野猪夜里偷袭,还装有栅栏门,保证知青们夜里的安全。大家一起劳动,一起唱歌,一起搭电船在水库上飞驰,确实是激情燃烧的岁月。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转眼几十年过去,龙颈上水库的知青楼已没人居住,“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曾经热火朝天的地方现在十分静谧。市水务集团、市直工委以及市龙颈水电有限公司的新班子,决定重新整治,调研知青精神,考察红色资源,计划修缮知青楼及周围环境,把知青楼打造成红色教育培训基地,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大洋风景区,青山绿水迎宾朋

大洋国际生态旅游区。

  五经富水流域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北山国家森林公园、龙颈上水库、黄满寨瀑布旅游区、大洋国际生态旅游区等等,有多彩乡村塔头镇旧住村、金和镇山湖村、南山镇火炬村,还有新建的大鹿农业公园、樱山花谷景区,可感受乡村振兴发展的新面貌,欣赏美丽的田园风光,体验农村生活,追寻革命足迹。

  位于揭西县五经富镇的大洋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面积133公顷,平均海拔800米,常年云雾缭绕,恰似仙境,有“中国云顶”美誉。大洋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是集旅游、度假、休闲、会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型旅游度假区,由祖籍大洋的马来西亚著名企业家邹顺达先生于1994年2月投资兴建。

  大洋风景区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可避暑露营,采茶品茗,品尝潮客美食,赏花游景,体验农耕文化,感受五经富水流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潮客交融的风土人情。盛夏时节,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都到大洋避暑纳凉,感受高山云顶的神奇,享受令人心情愉悦的清风和湿润养眼的绿意。

  2022年以来,大洋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加大投资力度,打造“龙山峡谷”等核心景观,不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成功晋升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五经富水流域,旅游资源丰富,风景独具特色,大洋风景区,远离都市尘嚣,早看朝阳喷薄而出,晚观夕照彩霞满天,月下漫步湖边小径,是旅游度假、健康养生、放松身心的好去处。

  美丽的五经富水融合潮汕与客家的风情,滋润着两岸广阔的土地,产生了历史悠久的地方特色文化,哺育着繁荣的城镇和村庄,成为葳蕤万物的幸福源泉和外出游子心中深情的牵挂。

  下站预告:灰寨水

  总策划:蔡淡群

  总统筹:袁海生 袁惠亮

  统筹:杨燕斌 魏乐珊 李文胜

  协调:李统国 刘七华 刘汉立 文立刚

  执行:钟伟强 郑培亮 李伟城

  统筹策划:苏迎波 蔡逸龙 林宝凤 林广州 卢旭锐 黄晓鑫 钟 杰

 

  水利榕江(12)

  农田水利灌溉

  一、农田水利灌溉知识

  灌溉工程,是为农田灌溉而兴建的水利工程,包括蓄水工程、引水工程、提水工程等。我国最早的蓄水灌溉工程——芍陂(位于今安徽省寿县境内),是由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迄今已有2600多年历史,但仍发挥着不同程度的灌溉效益。芍陂与都江堰、漳河渠、郑国渠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其中都江堰是世界遗产,也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2020年,广东省佛山桑园围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成为广东省第一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二、揭阳古代灌溉工程

  揭阳古代灌溉工程的类型主要有水陂、渠道和御咸蓄淡工程。水陂多建于山丘区,明代已有兴筑,通过筑陂壅高水位,部分农田可自流灌溉。渠道工程多建于平原区,属无坝取水,水位较低,一般仅能解决车戽水源,因而开挖渠道昔称开溪、开车沟。御咸蓄淡工程则建于滨海地区,清乾隆年间随着防潮堤的兴建,才开始在通潮汐的小河口筑坝堰及斗涵,外防咸潮,内蓄淡水,其发展稍晚。

  清乾隆《揭阳县志》指出,当时揭阳农田水利的特点是“田少陂道,以河灌溉”。乾隆《潮州府志·水利》所载的揭阳21条河道中,明确记载有灌溉之利的共12条,其中筑有陂、坝等水利设施的有5条。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全县有工程设施的灌溉面积仅7.5万亩,占耕地面积不足10%.三、现代灌区

  灌区是指灌溉工程所控制的区域,通俗地讲,灌区是指满足农作物种植用水需求并考虑水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提供灌溉、排水服务的区域。灌溉取水可以是一处或几处水源,整个灌区具备完整的输水、配水、灌水和排水工程系统。灌区工程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支撑。

  揭阳市现有中型灌区工程26宗,设计灌溉面积98.5万亩。其中,榕江流域的灌区工程有13宗,设计灌溉面积66.4万亩。揭西县有5宗,分别为横龙线灌区、塔头拦河闸灌区、南乌灌区、瓠杓岭引榕灌区、大溪拦河闸灌区,灌溉面积共计11.9万亩,渠道长度201.5千米;普宁市2宗,分别为普宁引榕灌区、西坑水库灌区,灌溉面积13.0万亩,渠道长度113.6千米;揭东区2宗,分别为新西河灌区、世德堂和老虎陂水库灌区,灌溉面积5.0万亩,渠道长度79.5千米;榕城区1宗,为南陇灌区,灌溉面积1.4万亩,渠道长度8.2千米;其余3宗为市直属灌区,分别为三洲榕南灌区、龙颈灌区、引榕灌区,灌溉面积35.1万亩,渠道长度260.0千米。

  文字整理:钟伟强 潘彬彬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