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江入海流·乡愁榕江”系列报道(18)
榕江汕头段:见证沧桑巨变,奔腾流转入海

  榕江从地都流出,潺潺湲湲,往汕头方向蜿蜒而去。经汕头市金平区牛田洋进入汕头港,经妈屿岛,随后在龙湖区东海岸公园与濠江区北山湾旅游度假区之间汇入南海。起源于普宁南水凹,流经汕尾、揭阳、汕头、梅州、潮州等地,榕江一路欢歌、一往无前,携带着万物的生命故事、沿途的温暖记忆,投入南海壮阔的怀抱,奔向浩瀚无垠的未来。

  温暖的冬日,“榕江入海流”采访组在汕头市水务局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沿榕江汕头段一路探访,在牛田洋领略瑰丽风光,聆听20世纪60年代铭刻于这片土地一曲悲壮的英雄赞歌;在位于小公园历史文化街区的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了解汕头开埠以来的发展历史,以及开埠带来的繁荣气象;在东海岸公园,怀着喜悦且激动的心情,感受“母亲河”榕江汇入大海的辽阔浩渺。

  □记者 黄 鹂

  秀美牛田洋,感人故事多

榕江汕头段水域图。阿 龙 制图

榕江出海口。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 林碧鸿 摄

“七二八”烈士纪念碑坐落于牛田洋北岸山坡上。

  牛田洋位于汕头市区西北郊、地处榕江、韩江交汇冲积带上,是古榕江韩江一出海海湾。这是一片大自然巧手雕琢的土地。站在牛田洋大堤上远望,群山连绵,水天一色,壮观的牛田洋特大桥如一道飞虹横跨榕江水道;近处浅水滩涂上插满万根竹竿,形成一块块方形的网框,由远及近,绵延数十里。船只不时穿梭在竹竿之间,翩翩白鹭翔集,与波光粼粼的大海和远山桥梁浑然一体,让这片滩涂湿地更具韵律美和动态美。牛田洋大堤经全面整修和绿化,建有7座水闸和3处观景平台。漫步其中,除了尽赏美景,随处可见的果园、荷塘、海产品养殖场,无不展现着这片土地的勃勃生机。

  牛田洋不仅有独特迷人的自然景观,还铭刻着一段悲壮的历史。1962年,解放军某部在此围海造田,使牛田洋变成为大型军垦农场。1969年7月28日,汕头遭历史上罕见的强台风和大海潮正面袭击,海水倒灌10多公里,大树连根拔起,房顶顷刻刮飞,房墙、桥梁、建筑物瞬间摧垮,就连停靠在汕头港区的一艘万吨巨轮也被抛上礐石山半腰。 在这次历史罕见的灾难中,470名官兵和83名大学生用血肉之躯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壮烈牺牲在抢险第一线,他们用生命之魂谱写了军民抗击自然灾害的浩然之歌。

  在庄严肃穆的牛田洋“七二八”烈士纪念碑前,我们肃立默哀,向英雄致敬。此时,一位六十开外的老伯走上前来打招呼。原来他是这里的“守碑人”林勋端。林老伯是附近居民,也是一名退役军人,20多年前回到家乡,经常来此处缅怀英烈。当看到纪念碑周边杂草丛生、碑文黯淡,他内心难受,暗下决心,要义务在这守护英烈。此后,他日复一日在这里锄草整枝、清扫擦拭,为了解决纪念碑附近无水可用的问题,还自费挖水井,方便打扫纪念碑和灌溉周边花草树木,并为前来祭奠的群众提供用水。而今,纪念碑周围翠柏森森,道路整洁,我们不禁为林勋端十几年如一日守碑的赤诚之心点赞。

  湿地、大海、白鹭、云霞、飞桥……牛田洋这幅江河安澜的美丽画卷,还有守碑人的感人故事,成为此行首站的美好收获。

  精致“小公园”,浓缩开埠史

小公园见证了汕头百年开埠史。

  离开牛田洋,我们驱车前往金平区小公园。这“小公园”并非“公园”,它是汕头金平区内的一片老城区,又被称为“小公园开埠区”。它是汕头城市发祥地,也是展示汕头城区历史文化遗产最集中的区域。

  小公园开埠区以中山纪念亭作为中心,道路如脉络般向外延伸。这些道路是潮汕人走向世界的起点,也借归家游子吸纳来自八方的异国文化。骑楼建筑群、潮汕传统建筑老妈宫、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邮政总局等中西建筑在小公园和谐共存,诉说着汕头开埠文化的多元与包容,记录着汕头从百载商埠到经济特区的发展脉络。

  来小公园,一定要去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看一看。开埠馆是一幢三层建筑,为欧陆建筑风格的大楼。我们在展馆讲解员的带领下逐层参观。据介绍,该馆以“开放”为主线,贯穿三层楼的展览内容,其中一楼为第一部分“港口:坚船利炮下的开埠和通商口岸”,主要展出汕头1860年开埠后的情况。二楼为第二部分“城市:历史变迁中的发展与文化”,讲述的是辛亥革命之后汕头城市发展。三楼为第三部分“经济特区:对外开放的伟大创举”,围绕1980年汕头设立经济特区后的发展情况展开分享。 从160多年前的被动开放,到改革开放后设立特区,再到新时代改革再出发,展馆翔实的资料、图片和珍贵的文物,浓缩了汕头开埠以及发展过程,让每一位游客更深刻地认识汕头的历史和今日风采。

  江海交汇处,逐浪云天外

 采访组在汕头东海岸大堤上留影。

  榕江一路奔腾流转,终将与大海相遇。在龙湖区东海岸公园,沿着堤岸,远远望着从妈屿岛缓缓而来的江水,自然而然地融入南海的波浪之中。极目远眺,只见水天一色,蓝天白云倒映在清澈的水面上,悠悠荡荡,分不清哪是海水,哪是江河水。而空气中弥漫着淡淡咸味,入海口的海水拍打着海岸,潮涨潮落,如此美妙,令人沉醉。

  眼前,感受江海一体的辽阔与恢宏;身后,则是风景优美、高楼林立、道路通畅的东海岸新城,大自然美景与现代化城市和谐交融。江海交汇不仅仅代表着两种水流交汇,还在讲述着关于融合与共存的道理。榕江汇聚揭阳、汕尾、梅州、潮州等地的河水,流经之处,润泽万物,养育生灵,同饮一江水的两岸人民互相扶持,共同成长,缔造美好家园。

  江海交汇也蕴含着人们向往美好生活、探索未知领域、追求梦想与希望的深远内涵,它教会人们要有开阔胸怀、包容态度及勇于拼搏的精神,凌波踏浪,开拓新天地。看榕江温柔而坚定地向海奔来,大海以深邃的怀抱接纳一切,使这片水域变得更丰富多彩。此后的无尽岁月,榕江仍将继续见证一代代人奋斗、成长,并带来更多惊喜与奇迹,在奔流入海的路上书写更多动人篇章。

  编后:从4月1日本版推出“榕江入海流·乡愁榕江”系列报道至今,我们将沿榕江流域一路寻访的历史文化故事分为18篇文章分享给广大读者。榕江见证了生活在这片水域和土地的人们接续奋斗的历程,一路走来,我们沉醉于榕江两岸秀丽的风光,也为一个个奋斗不息、开拓进取的动人故事感动不已。

  百里榕江,千年辉煌。我们走到了她的入海口,也圆满完成了这次的系列报道工作。感谢您这一路的陪伴。

  水利榕江(21)

  揭阳市水经济

  一、水经济的内涵

  水经济是指把水资源、水域岸线空间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或保护对象而开展的各类经济活动。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对三次产业划分的相关规定,水经济相关产业在第一、二、三产业中也有对应的产业分类。第一产业主要是农林牧渔业中对水依赖程度高的水产养殖、灌溉活动等;第二产业主要是水力发电、自来水生产、优质饮用水生产、抽水蓄能、淡水水产品加工和污水处理及其再生水利用等;第三产业服务业主要包括水上运输业、水旅产业、水上运动、滨水休闲康养、内河航运、内河游艇游轮等。

  发展水经济,是在积极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增加水利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新需求,推动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将更好地发挥水利促进经济循环的支撑作用,有效推动经济发展向需求主导转变,释放巨大而持久的动能。

  二、发展水经济的意义

  1.发展水经济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政治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积极探索推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2021年4月,中央两办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要求加快推动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因地制宜将青山绿水转化为绿色的金山银山。

  2.发展水经济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部署。2021年12月印发的《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打造绿色水经济新业态。2023年6月1日,在全省河湖长制林长制工作会议上,黄坤明书记对推动绿色水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具体部署,提出具体要求。2023年和2024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水经济。

  3.发展水经济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举措。高质量发展要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发展水经济就是发展绿色循环低碳经济,助推实现双碳目标。发展绿色水经济新业态有利于流域高质量发展,水产业也将成为新经济增长点。在维护良好的水生态环境的同时,统筹发展和保护,大力推进水经济,以尽可能少的水资源消耗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最终实现水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三、揭阳市水经济建设情况与发展思路

  揭阳市地处粤东丰水地区,市内河流密布,共有843条河流,总长超过3400千米,且气候宜人,自然山川资源丰富,水经济发展资源禀赋优良。

  2023年6月,榕江流域的普宁南溪水乡田园水经济试点项目以滨水文旅文创类入选全省十大试点。该项目位于普宁市南溪镇南溪村榕江内河涌,项目以“自然生态”为基础,依托南溪镇内80公里河道与沿岸自然风光,构建“水乡”联动的空间游憩方式,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民宿,已成为揭阳美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之一。今年,南溪水乡省级水经济试点发展势头良好,已建成35千米的水上游线,并成功举办了英歌表演、赛龙舟、潮州大锣鼓、烧火龙等多场民俗文化活动,吸引游客12万人次,已为当地乡村带来直接经济效益150多万元,创造就业岗位近300个,带动低收入村民年收入增加超3万余元,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生态饭”。

  根据揭阳市水利高质量发展规划,我市将充分利用碧道、中小河流治理、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等建设成果,发挥境内水利设施和绿色资源众多的优势,在促进城乡供水、水产养殖、水力发电等传统水经济产业发展的同时,大力推进内河游艇游轮、水文旅文创、滨水休闲、优质水开发利用、健康康养等发展前景广阔的绿色水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水+体育”新业态,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建设水上运动中心,推动水上竞技(游泳、水球)、船类竞技项目(龙舟、赛艇、帆板)、滑水运动及其相关的上下游产业链发展,最终形成“以水养水”新业态,把生态财富转化为经济财富。

  文字整理:钟伟强 潘彬彬

  总策划:蔡淡群

  总统筹:袁海生 袁惠亮

  统筹:杨燕斌 魏乐珊 李文胜

  协调:李统国 刘七华 刘汉立 文立刚

  执行:钟伟强 郑培亮 李伟城

  统筹策划:苏迎波 蔡逸龙 林宝凤 林广州 卢旭锐 黄晓鑫 钟 杰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