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 木 |
▲▲官俊丽 旧故里草木深,我对草木有一种特殊的情愫。正如汪曾祺说的:“一定要爱着点什么,就像草木对光阴的钟情。” 山里的花草树木的色系常常随着四季节序变幻莫测。每一片花瓣和叶子在光合作用下极速生长。当伫立于田间小道时,山谷中柔和的光感和风的泛音时常在耳畔阵阵回响,像一曲天籁之音的古琴伴奏曲。大自然就像一个斑斓的调色盘,将四季的五彩缤纷以诗意画卷在天地间展开。 遥想古时,在交通不发达的条件下,古人能做到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在大自然生产劳作中,用极为敏锐细腻的眼力在自然界中探索创新成为我所用的经济物质实属不易。芸芸众生之中,便有了以诗寄情,以书入画,巧手织蔚蓝等代代辈出的人杰和值得典藏的中华文化瑰宝。 南宋慧开将四季以禅意作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古人在四季流转中道出人生真谛,美好如期而至。春天有“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清新雅致,花草地就像一张花红柳绿春意浓郁的碎花毯子,一动一静,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啼鸟常终日,幽花不减春。荷香浮绿酒,藤露落乌巾。莫作天涯想,褯然梦里身。”夏日草木繁盛,鸟鸣虫叫,心烦意燥,不如案前坐下,拎上一壶绿茶,听流水潺潺,看花开花落。秋高气爽,秋天的云如烟如雾,有“腾云似涌烟,密雨如散丝。寒花发黄采,秋草含录滋”。秋天的野菊开出金黄的花蕾,雨帘如琴弦般,将愁思紧扣心扉,刻在了最柔软的心尖上。到了冬季,寒风凛冽,万物萧条,有“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铁骨铮铮,冰清玉洁,寒风一吹,万千洁白的花瓣如星星点点的雪花飘落,若隐若现的幽香弥漫于空谷之中,梅花散发着清丽脱俗的芳华。整个干燥的冬季,草木以坚韧不拔顽强的生命力冬藏储备能量,在时间的沉淀中悄然蛰伏,等待来年春天的再次新生。 一年四季,古人依天时地利来采集适宜染色的植物,巧妙利用植物的根、树皮、叶、花、种子或木材等,从中提取色剂。以天然有色物质染丝、棉、毛织品等织物为载体,加以各种媒染介中和色调,通过对植物色剂和技法不断重复地实践积累,代代推陈出新,能染出“异彩奇文相隐映,转侧看花花不定”精彩的艺术作品,从而锁住草木本身最朴素烂漫的自然美。经过植物染色的衣服,由于受力度、湿度、氧化度、干度、时长、晾晒等技法多元影响,草木汁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最终每一件成品都独一无二。 春日绿意盎然。三月去山里采摘新鲜的艾草,熬煮的汤汁经过滤、浸泡,棉绸能染出嫩嫩清新的鹅黄色,这时将布料即时清洗干净去除浮色后浸泡二十分钟,在艾草汤汁中加入少量蓝明矾,布料再次浸泡,阴干后棉绸呈现军绿色,也叫绿沈。诗经的“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在绿沈色的棉绸布料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虽然明度不高,但色彩饱满,绿中带着若隐若现的微黄,增加了丰富性,呈现一种低调的奢华。 夏日花红若火。夏日到池塘拽下莲蓬,将鲜莲蓬剪碎,熬煮,沸腾的味道带着微香,经过不停煮沸后才会呈深红棕色,也叫铁锈红。五月的石榴花,红得惊艳,元代张弘范作诗云:“猩红敢教染绛囊,绿云堆里润生香。”要染出这么风情万种的红裙,除了用红花、苏木等植物替代,还能使用茜草。将茜草下白醋加水大火煮四十分钟,棉绸分两次浸泡,色泽为桔粉色,放入青梅枝煮沸、过滤,布料浸泡后,颜色转化为西瓜红,用清水漂洗后阴干才能变为艳丽的朱红色,缝制,以成石榴裙。一句“开箱验取石榴裙”,委婉地道出女子哀思中泼辣的真性情。 秋日叠翠流金。在我的印象中,秋天是橙黄橘绿的,但秋天的花草却能染出一身宋诗里的“软绿柔蓝”。用黄栀子煮沸、过滤,上色需数十次才成。染出的布料明度极高,让人眼前一亮。与此色系雷同的,还有肆意生长的梭梭草,其花穗为黄绿,取适量煮沸,汁呈黄褐色,浸染的布料呈黄色,阴干后为淡黄;再摘取适当蓼蓝叶搅碎过滤出深绿色的生汁用以染布,多次浸染后呈天青色,阴干后布料呈灰蓝色。还可用靛蓝平替,这种在板蓝根上提取的色剂在棉绸布料上色效果极佳,能产生童话般冰花蓝染的梦幻天空和古法扎花的繁复永恒。蓝白相间的画面,给人向往自由的清新。还有墨紫色的洛神花,能染出温柔的淡粉色。这般冷暖相间的色彩,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宋词里的:“香墨弯弯画,燕脂淡淡匀。揉蓝衫子杏黄裙。独倚玉阑无语、点檀唇”的画面,秋风徐徐,女子翻飞凌乱的衣袂夹着秋的无限思念。 冬日天寒地冻。用紫草根和白酒混合放瓶中浸泡数日后可提取色剂,过滤汁液,放入湿透的丝绸加以染色,能染出天边夕阳暮霭的色彩。将五倍子煮沸,倒入温水泡过的绿矾,能合成出墨色,将紫草和五倍子的染液混合,面料经多次叠染,能染出高级感满满的墨紫色,沉稳典雅,秀丽谦和。这钟丝绸面料染的光泽度能衬出衣品的质地,色彩仿佛在衣裙间鲜活流动,生命在不经意间重生绽放。 在如今快节奏繁忙的生活中,我们不妨慢一点,到大自然中去走一走,看一看。静下心来,真切地感受一草一木带给我们的各种小确幸。 作者简介 官俊丽,揭阳市作家协会会员。 |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