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爱哭包”,家长该怎么办? |
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爱哭背后的原因,引导孩子合理沟通,教会孩子正确地识别、表达情绪,让孩子学会用语言代替泪水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林洁松 摄 □记者 陈伟生 通讯员 何 琳 俗话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但如果家里有个“爱哭包”的熊孩子也会令家长感到头疼、焦躁。生活中,一些家长就吐槽自己的孩子敏感、脆弱、娇气,遇到事情动不动就爱哭,玩具被抢就哭,对他语气稍微重一些就哭哭啼啼,稍有悲伤或感动时也掉眼泪……这让家长们又心疼又无奈。 对此,专业人士认为,面对家里的“爱哭包”,家长要保持冷静,多一些耐心,多陪伴孩子,认真倾听孩子心声并耐心安抚,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感受,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安全感;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爱哭背后的原因,引导孩子合理沟通,教会孩子正确地识别、表达情绪,让孩子学会用语言代替泪水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并与孩子一起探索一些情绪管理的小技巧;家长对孩子要多一些宽容和鼓励少一点苛责,鼓励孩子勇敢尝试独立解决问题,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遇到问题时的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主因导致孩子爱哭 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爱哭呢?对此,汕头市乐见田心健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陈洁婷认为,导致孩子爱哭有六个方面的主要原因。 一是情绪调节困难。爱哭其实是孩子的一种情绪表达方式,因为孩子小,尚未完全发展出情绪自我调节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弱,当面对挫折、悲伤、无助、害怕或焦虑时,孩子都会通过哭泣来宣泄自己的情绪。 二是缺乏沟通技巧。一些孩子语言能力还没有建立完善,也还没有学会如何有效地与他人沟通,因此,哭泣成了孩子用来与他人沟通的一种方式,通过哭声表达自己需求或感受。 三是寻求关注和安慰。有些孩子可能缺乏安全感,当孩子发现他的其他动作都不能有效吸引家长的注意,但是一旦哭泣就能引来关注,孩子会认为哭泣是吸引家长关注并获得安慰的一种有效方式,于是在孩子觉得被忽视或需要更多的关爱时,孩子会倾向于使用哭泣这一行为,久而久之,便会养成动不动就爱哭的习惯。 四是释放压力。学业、社交和未来规划的压力可能导致有些孩子感到焦虑和压抑,于是哭泣成为他们释放这些压力的一种有效方式。 五是激素变化。青春期激素水平的波动可能影响孩子情绪的稳定性,导致情绪高涨和低落,从而使孩子更容易情绪波动导致哭泣。 六是自身气质问题。有的爱哭孩子本身的气质是以负面情绪为主,这种态度取向和性格偏好的孩子遭遇不如意,通常会以哭泣等负面情绪来表达。 七建议帮助孩子克服爱哭毛病 面对爱哭的孩子,家长该怎么办呢?对此,陈洁婷给出了建议。 一、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感受。当孩子哭泣时,家长要保持冷静,这只是孩子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因此,先别急着责备孩子或强硬地制止孩子哭泣,也要避免说“别哭了”的话,家长要做的是多一些耐心和坚持,多陪伴孩子,并在第一时间耐心地安抚孩子,帮助孩子平复情绪;孩子准备说话时,家长要避免打断孩子说话,也不要马虎应付或看着手机回应孩子,而要用开放式问题引导孩子表达更多的想法和感受,同时要认真、专注地倾听孩子心声,并试着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感受,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安全感,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消除孩子的负面情绪,哭泣也可能就会随之减少。 二、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家长应该多关注和了解孩子爱哭背后的原因,因此,家长平时要多与孩子沟通交流,鼓励孩子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循循善诱,积极引导孩子合理沟通,教会孩子有效的沟通技巧,才能找准根源“对症下药”,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加以改善并耐心地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三、引导孩子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情绪。孩子爱哭,有时可能是语言发展不完善,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需求,因此,家长要教会孩子正确地识别情绪,如命名“伤心”“生气”“失望”等情绪,并通过情绪卡片或“照镜子”游戏等,让孩子自己“配配对”对照识别,让孩子明白自己此时的情绪状态,有助于孩子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感受;家长要教会孩子正确地表达情绪,鼓励、引导孩子要用言语而非哭泣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培养孩子用语言表达情绪的能力,如教孩子用“因为……我感到……”“我现在很……”的句式表达,通过这样的练习,让孩子慢慢学会用言语而不是哭泣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家长要与孩子一起探索情绪管理的小技巧,引导孩子学会合理发泄不良情绪的其他方式,如深呼吸、数数、画画或听音乐等,这可以帮助孩子转移注意力、平复情绪并逐渐学会自我调节。 四、设定合理界限。孩子缺乏自制力,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家长要避免过度反应或忽视孩子的哭泣,这反而会加剧孩子的情绪问题,因为过度溺爱和着急都会加剧孩子的反应;虽然家长要理解、接纳和支持孩子,但也要给孩子设定合理的界限,当孩子因为无理取闹而哭时,家长要坚持原则,不能因为孩子哭就满足其不合理的要求,要明确告诉孩子“这个要求不可以哦,哭也没有用”,并帮助孩子分析利弊,让孩子明白哭闹并不能达到目的,从而避免孩子利用哭泣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五、让孩子学会接受失败。爱哭的孩子往往也是害怕失败的孩子,家长要告诉孩子,失败带给人们的启发是不一样的,要学会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在以后避免这样的错误发生,引导孩子学会坦然地接受失败,不再注重单纯的结果,而是更加执着于努力的过程,这样孩子会更坚强的成长;家长也要根据孩子的成长规律,为孩子设定合理的期望,不能因为不现实的期望导致孩子频繁的失望和挫败感,否则孩子越来越爱哭;家长对孩子要多一些宽容和鼓励少一点苛责,孩子遭受失败时,千万不要冷嘲热讽或责骂,而是要及时送上鼓励,让孩子明白失败只是一时的,把情绪调控好才最重要,这样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会越来越强大,同时,家长鼓励或表扬孩子时应注重具体和细节,让孩子注重完成的过程,孩子才更能获得努力带给自己的成就感。 六、鼓励孩子勇敢尝试。对于爱哭的孩子,家长不要什么事都包办,要鼓励孩子勇敢尝试独立解决问题,多给孩子自己去面对困难的机会,即使失败了也没关系,培养孩子遇到问题时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家长要鼓励孩子多与他人交往、参加一些社会活动等,克服孩子在陌生环境或面对陌生人时的不安情绪,并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七、给孩子树立榜样。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注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通过自己的行为示范如何平静和有效地处理情绪,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家长要多留心孩子喜欢看的影视动画或书籍,从中找出孩子较熟悉的“坚强的榜样”,当孩子脆弱消极时,用榜样的行为和品质来激励孩子;家长也可以给孩子讲一些名人或者身边人克服困难的故事,让孩子明白,失败是成功之母,每一次尝试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当孩子不再害怕失败,也就不会再因为一点点挫折就轻易掉眼泪了。
|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