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赖桂生

  随着“双减”政策的全面推行,初中物理教学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也为教学提出了新的理念与目标导向。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确保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初中物理教师亟待思考与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双减”政策下初中物理教学的新要求

  “双减”政策旨在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对于初中物理教学而言,这要求教师从传统的注重知识传授向关注学生素养培育转变。教学过程中要更加突出物理学科的科学性、探究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减少机械性、重复性的作业练习,精心设计高质量、有针对性的作业,注重作业的分层与多样化,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要合理控制教学进度和难度,避免过度拔高,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物理知识,感受物理学科的魅力。

  二、基于新课标优化教学理念与目标设定

  新课标强调物理课程要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责任。教师应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在教学目标设定上,不仅要明确知识与技能目标,更要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融入。例如,在“浮力”教学中,知识与技能目标可以是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等;过程与方法目标则是通过实验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三、创新教学方法与策略以提升教学质量

  (一)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物理情境,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如在讲解“摩擦力”时,可以引入生活中汽车刹车、人走路等情境,让学生分析其中摩擦力的作用,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

  (二)实验探究教学。充分利用物理实验的优势,开展探究式教学。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设计、操作和结论分析。例如在“电阻”教学中,组织学生探究电阻大小与导体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的关系,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三)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如在“电功率”教学中,让小组合作计算家庭电路中不同用电器的电功率,讨论如何节约用电等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四、完善作业设计与评价体系

  (一)作业设计。分层设计作业,分为基础巩固型、能力提升型和拓展探究型。基础巩固型作业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如简单的物理公式计算、概念填空等;能力提升型作业注重知识的应用与拓展,如物理实验报告撰写、简单的物理问题分析与解答;拓展探究型作业则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和探究,如设计一个小型物理实验装置等。同时,作业形式应多样化,包括书面作业、实践作业、阅读作业等。

  (二)作业评价。建立多元化的作业评价体系,除了教师评价外,还可以引入学生自评、互评。评价内容不仅关注作业的结果,更要注重作业的过程,如学生在作业中的思维过程、创新点等。及时反馈作业评价结果,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不断改进和提高。

  “双减”政策下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需要教师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与策略,精心设计作业与评价体系。通过这些举措,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使初中物理教学在新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活力与光彩,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物理学科基础,同时也为初中物理教学的持续改革与创新提供有益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支撑。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