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教学对策 |
□方壮娜 小学语文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最初始的阶段,此时让学生掌握良好的语言交际艺术,能够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但现实教学中,许多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倾向于用书写的方式去呈现内容,而忽略了对自身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教师应该针对学生在口语表达中出现的问题,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营造良好的口语表达氛围 以往老师在给学生进行整体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过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被动地听老师讲解,学生的表达能力没有得到锻炼,同时学生也不愿意在课堂上多沟通交流,这样的课堂过于单调乏味。想要真正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得到足够的锻炼,应该在课堂上多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自我表达意识,使学生愿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为此老师应该有针对性地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创新。例如:在教学《雪孩子》这一篇课程时,老师就可以通过设计问题情景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表达欲与展示欲,打造真正互动式的语文课程。在新课导入时,笔者就给学生提出了涉及学生实际生活的问题:你喜欢冬天吗?你在冬天里最喜欢做些什么?这时有学生回答:我非常喜欢在冬天堆雪人。老师就可以及时引导进行下一步的提问:那你堆的雪人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看一看课文讲了雪孩子什么故事呢?这样在整体导入环节就可以有效地使整体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将学生的关注度和注意力全部集中于课堂之中。在新课讲解环节,老师也依旧可以采用问题式的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表达和思考,向学生提出“雪下了好几天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兔妈妈跟小白兔又说了些什么?”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对整篇阅读文章进行思考。在学生思考过后,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问题并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二、加强口语能力锻炼 老师如果想要在课堂上提升学生的口语能力,那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就不能脱离课本以及学生实际情况。教学设计应该围绕学生的自身学习基础以及教材内容,进行整体教育教学的设计,逐步明确学生的口语能力发展方向,尽快实现三维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这一篇课文时,老师就可以先给学生进行整篇课文的梳理,在这一篇课文当中,作者使用了大量的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修辞手法。比如在课堂上可以让每个学生运用拟人修辞手法或比喻修辞手法造句,从而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和积极的表达。老师也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篇课文中的留白来给学生进行口语能力的训练。如果文章中存在插图,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这一个插图进行思考:“你认为壁虎妈妈和小壁虎说了些什么呢?”这样整体留白的教学方式,可以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在完成课堂教学后,老师也可以给学生开展一堂口语表达课程的训练,让学生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壁虎一天当中所遇到的事情,其他同学则为叙述者评分,最终评选出班级里叙述最好的学生并给予奖励。在这样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老师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以提高。 总之,口语表达能力教学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改以及双减政策的落地,老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构建整体知识架构,还要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营造和谐欢乐的整体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于课堂中,从而有效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