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策略 |
□周秀旋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广泛阅读可以有效拓展我们的文明视野,积累大量的文学知识。 农村小学的部分学生父母外出打工,学生由爷爷奶奶带养。这就导致了家长对孩子的学习重视程度不高,个别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习,却由于自身文化水平有限,面对孩子充满好奇的发问却无从作答,只能干着急。小学生对课外书籍的阅读更是少之甚少。若想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成绩,除了掌握好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课外知识的阅读也是必不可少的。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教师在教育的道路中应多反思并总结。 一、教师要多指导鼓励学生阅读 教师对学生的鼓励会给学生带来相当重要的影响。激励性的指导及评价对孩子的各项兴趣都有促进性作用。 课堂上,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想要知道更多知识,可以多阅读课外书籍,通过读书可以看到辽阔的世界。 二、建议学生阅读有益于儿童身心发展的书籍 读书要读有益身心健康的书籍,读一本好书,如同交了一位益友。益友如药,善读之可以医愚。 一部分学生在课余时间“低头苦读”课外书,看的却是一些“找图案”之类的书,虽说此类书也有开动脑筋之用,但从总体来说此类书对孩子们的阅读并无太大的促进作用。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多为儿童故事,让儿童与书中故事主题产生共鸣,从而让儿童产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三、采用“师生共读”的方式 “师生共读”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怎样阅读、怎样理解文章主旨,这个过程也提高了孩子的注意力。学生对文章内容感兴趣时,就会更加专注地去听、去领悟。坚持这样做一段时间,学生会慢慢对文章阅读产生兴趣,主动找书籍阅读。 有些学生买了很多益书,可只是随意翻翻,不怎么阅读具体内容。时间久了,书本只成了书桌上的摆设。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让学生每人带一本课外书放在书包中,每周找两个较空闲的课堂时间,将课外书投影放映给全班学生阅读,带着学生一起品味句子内涵。当读到一个较有内涵的词语或句子时,用笔将这些词语或句子做个记号,读完整篇文章或整本书,也可以找一本厚皮笔记本,把这些做记号的好词佳句收录起来。 四、设置游戏创设阅读氛围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要想提高学生任何一项兴趣,离不开游戏来辅助。适当的游戏不但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还能激活学生的兴趣,巩固所涉及的技能。 教师可以把班级分成若干个阅读小组,每个小组5至6人。学生每天自己选择一篇课外文章或选择文章中一两个自然段进行阅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自己查字典、请教同学或老师。教师每天在课堂上抽出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抽选一两位同学向全班大声朗读自己所选的文章或段落。读得流利的同学可加1分,读完能对所读内容加以分析讲解的再加2分。此外,这位同学所在的阅读小组全体成员各加1分。如果没有阅读,小组全体成员各扣1分。期末依据积分进行相应的奖励。这样,可以提高每个阅读小组的干劲,阅读氛围就有了。 五、鼓励写读后感 阅读活动开展一段时间后,学生的阅读水平总体上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试着写一写读后感。刚开始的时候,可以在课外读物的阅读过程中边读边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内容不需多,一两句就行。写着写着,可以在读完文章后写一段体会。就这样一点一滴慢慢培养,日积月累,写作的能力就会慢慢提高。如果能写出一两句语句通顺的读后感,给该同学加1分,能写一个段落的加5分,能写更多字数的加更多分。 成功没有捷径,只能一步一步去探索、去努力!在提高农村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探索道路上,没有统一的标准与方法,我们应继续保持学习的态度寻求更多有效的路子。 |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