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塑与釉彩交织的蛇韵 |
——谈盘蛇琉璃玲珑球 |
〔战国〕 琉璃釉盘蛇玲珑球 作为十二生肖之一的蛇,代表着机智、灵活和神秘。龙是华夏民族的图腾,而龙是由蛇变化而来,蛇因此被称为“小龙”。在古代的神话传说中,蛇往往与神话传说故事紧密相连,如伏羲、女娲等创世神都被描绘为人首蛇身,表现出人们对多子多福、人丁兴旺的美好祈愿,这显示蛇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的蛇文化源远流长。《说文解字》对“蛇”的注解:“上古草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也就是说,那时先民见面时的问候,不是“您吃了吗”或者“过得好吗”,而是时常说一句“愿无它”,这个“它”就是今天蛇年话蛇的主角“蛇”。那是因为上古时期的人,或住在洞穴里,或住在草丛里,蛇患频出,因此见面时总是先心有余悸地问是否遇到蛇了。“它”就是对“蛇”的专有称谓,后来引申成为对第三人称的代词,沿用至今。 古人对蛇的敬畏与崇拜鲜明地体现在这件盘蛇琉璃玲珑球上。这件藏于无锡市鸿山遗址博物馆的战国盘蛇琉璃玲珑球,出土于江苏无锡鸿山越墓群。此器足径6.6厘米、高6.4厘米,其质地为泥质灰白陶,总体呈球形,中间镂空,下部为矮圈足,圈足内侧有单向凹槽。整个球身由盘曲的八条蛇互相交叉缠绕组成,有的蛇用口紧紧衔住另一条蛇的尾或身体,有的蛇则上扬着蛇头,紧睁着圆目,口微微张开,蛇身盘成圆圈状,形成玲珑球状,生动形象。蛇头和蛇身饰有点状的蓝色琉璃釉,并以红彩相间。 盘蛇琉璃玲珑球其特有的造型、红白蓝三色的制陶工艺,点状琉璃的施釉技法,是较为罕见的,使其成为中国古代陶器的珍品。琉璃有多种多样的颜色,所以古人也称琉璃为“五色石”。因制作工艺复杂,民间很难得到一件琉璃制品,在当时人们把琉璃甚至看成比玉器还要珍贵的物品。这充分显示两千多年前的鸿山人已掌握彩釉陶技术,比唐三彩足足早了一千余年。盘蛇琉璃玲珑球虽经千年而不褪色,仍然彩韵斑斓,对研究中国釉陶工艺的起源和发展、古代琉璃起源、越国贵族丧葬制度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盘蛇琉璃玲珑球是鸿山墓群罕见的墓葬品。至于其用途,有学者根据玲珑球的器形、置放位置和出土墓葬的等级,推测为象征王权、神权的法器与神器。但其究竟有何功用,至今还是个谜。 周小丽 |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