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 揭阳姓氏概略之784 |
东庠祭酒恩茂 |
东晋十六国时期,一位恩姓学者做了前燕的宫廷儒学教务长,他的名字和前燕特有官职名因此被载入了一些姓氏典籍,南宋王应麟编的《姓氏急就篇》记为“前燕东庠祭酒恩茂”,南宋另一位姓氏学者邓名世撰著的《古今姓氏书辨证》卷7《恩氏》则载为“后燕有东庠祭酒恩茂”。前燕政权存在于337~370年,后燕政权则存在于384~407年,前后燕之间持续70年,因此,恩茂所处的时间,当跨越在前燕和后燕两者之间。 两部姓氏典籍对于恩茂的记载,都仅有职务一句话,没有更多的事略。但因为他所任的官职名称“与众不同”,倒是让后人读起来有更为特指的感觉。 祭酒,最初的意思是指古代飨宴时酹酒祭神的长者,后亦以泛称年长或位尊者。到了西汉时期,祭酒成为宫廷儒学的主政官员,也是祭典时的首席酒官,相当于今天的大学校长。祭酒不仅掌管学校的一切行政、教学事务,而且直接参与教学工作,是一所学校的决策者。 东庠(xiáng,潮音siang5(祥),古代称学校)祭酒,则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前燕特有的官职名。东晋建武五年(317),鲜卑慕容部首领慕容廆(wěi,潮音ui2(伟),山势高峻绵长的样子)仿晋建制,在大棘城(今辽宁省锦州市义县西)和龙宫东侧办起了儒学,因此以方位称儒学为东庠,任命平原(今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西南)人刘讚(zàn,潮音zang3(赞),赞美的意思。今作为“赞”的异体字停用,但历史人名例外)为祭酒,因此称为东庠祭酒。刘讚为这一官职的第一人。慕容廆命世子慕容皝(huàng,潮音huang6(风6),气度好、容貌沉稳端庄)拜刘讚为师,并率国胄受业,慕容廆览政之暇,亦亲临听之。“于是路有颂声,礼让兴矣”(《晋书》卷108《慕容廆载记》)。 东晋咸康三年(337),慕容皝自立为燕王,史称前燕。咸康七年(341),慕容皝迁都龙城(今辽宁朝阳),在征战经略之余,亦崇礼兴学。东晋永和元年(345),前燕和龙新宫建成后,慕容皝下令“赐其大臣子弟为官学生者,号高门生,立东庠于旧宫,以行乡射之礼,每月临观,考试优劣”,其学徒多至千余人。后年,慕容皝又“亲临东庠考试学生,其经通秀异者,擢充近侍”(《晋书》卷109《慕容皝载记》、《十六国春秋辑补》卷25《前燕录三》)。前燕“东庠”类似于西晋的国子学,所教习的主要是国胄及大臣子弟,东庠祭酒则掌其教务。其制亦为后燕承袭。恩茂就是继刘讚后被载入史册的又一位东庠祭酒。 恩(ēn,潮音êng1(英))姓,在全国约有人口6万,在各姓中排在第500位以后,占全国人口的0.005%.恩姓在揭阳只有1人(2011),在各姓中排第670位,占揭阳人口的0.000015%. 恩姓来源有三:1.出自妫姓,为春秋时期陈国大夫成恩的后代,属于以先祖名字为姓。据史籍《风俗通》记载:“恩姓,陈大夫成恩之后。”成恩,即成仲,字不恩,是春秋时期陈国陈哀公(前568~前534在位)的庶子,后为陈国大夫。在成仲后裔子孙中,有以其字为姓者,称恩氏。2.出自嬴姓,为秦国始祖伯益之裔恩成(一说为大费之子)之后,属以祖名为姓。《路史》及张澍《姓氏五书注》均有记载。3.出自唐朝时期岭南恩州,属以地为姓。唐贞观二十三年(649),废高州都督府,置恩州。天宝元年(742),改为恩平郡。乾元元年(758),复为恩州。宋庆历八年(1048),因河北路有恩州,改名为南恩州。洪武元年(1368)废南恩州。在这700多年时间里,有生活于恩州的群众,以地为氏,称恩氏。 今白族也有恩姓。 今恩姓主要分布于云南、天津和山西等地,3省恩姓人口约占全国恩姓总人口的40%. 恩姓的历史名人,除上述的恩茂外,还有:明正统年间(1436~1449)鸿胪寺司仪署丞恩光。 揭阳的恩姓居民落居于惠来前詹。 阿 龙 |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