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兰花器春满堂 |
〔清〕白玉玉兰花插 〔清〕五彩玉兰牡丹纹花觚 “冰心一片晓风开,总领百花迎春来。”玉兰就像一位春天的使者,不用等绿叶长出,只要春风呼唤,满树的绚丽风采便喷薄而出。正如丰子恺先生所说:“若说春天是什么样子的,不用看别的,单看那一树玉兰就够了。因为春天把它的所有都化作了一片玉兰花开。” 玉兰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史,因其色白微碧,香味似兰,故得此名。玉兰结蕾于冬,不叶而花放于春,宛若素云雪涛落玉树,又如白鸽群集枝头。古人将它与海棠、牡丹、桂花并列,美称为“玉堂富贵”。玉兰映春,花开无尘。将玉兰纹饰巧琢成花插,装点于花觚之上,在案头悄然绽放,是古人对春天的赞美与欣赏。 沈阳故宫博物院收藏了一件清代白玉玉兰花插。以白玉雕制,整器呈一朵盛开的玉兰花,花瓣七片,洁白润泽,向上自然舒展,形成花插之形。玉兰花下部透雕两个含苞的花苞及枝叶,托于花萼处,清雅传神,与之相对,若闻花香。花插底部附有木雕底座,以透雕手法刻成葵花造型。玉兰花气质清丽优雅象征纯洁、美好和富贵,温润细腻的优质白玉恰到好处地表现了玉兰初开的质感。花插采用浮雕、镂雕等多种雕刻技法,工艺娴熟,视觉效果卓然。将花的动与器皿的静融合一体,犹如一曲和谐优美的旋律,给人以赏心悦目,清新恬静的美感。 北京故宫博物院还有一件清代的五彩玉兰牡丹纹花觚。花觚撇口,直腹,中间略凸,胫部外撇,平底。通体白釉闪青,口沿施酱釉。器身以青花五彩装饰,分为三层。上部绘月影洞石花卉,玉兰、牡丹等众多花卉簇拥在洞石周围,竞相开放,五彩斑斓。腰部绘两组饱满的石榴纹。胫部绘垂枝海棠。外底涩胎,无款识。顺治五彩瓷器造型基本保留晚明时期古拙的风格,多以色调对比强烈的红、绿彩描绘粗犷的纹饰。这件花觚胎体致密,釉面光亮,釉色白中闪青,构图疏朗,以釉下青花来描绘洞石,青花色泽蓝中闪灰。花卉则以釉上黄、绿、红等彩描绘,各色彩料均鲜艳明亮,给人以清晰雅致之美感。 据了解,花插与花觚都是古代的插花器具。花觚最初源自商周时期的青铜酒器“觚”,其形制为长身细腰、喇叭口、高圈足,因其造型纤美典雅,深得宋代文人的喜爱,觚逐渐从实用酒器转变为陈设或插花的器物,称为“花觚”,材质也从青铜扩展至瓷器、玉器等。而花插多为小型器物,形态多样,常见筒状、莲蓬状、山形等,材质以陶瓷、铜、玉为主,主要用于案头清供或文房陈设,体量小巧,适合搭配小型花材或枯枝,体现文人“以小见大”的审美意趣。花觚形制典雅,侧重陈设与象征意义。而花插功能性强,造型灵活,更贴近插花实际需求。通过这两类器物,可窥见古代插花艺术从实用到审美的升华,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趣味演变。 雨 林
|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