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在新课改中的应用

  □ 钟启扬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对其后续学习与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应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重要性

  首先,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石。倘若学生缺乏基本的计算能力,必然会对其数学学习效果造成影响。其次,计算能力是学生进行数学运算、解决数学问题的核心要素。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学生常常需要进行各类数学计算,较强的计算能力能够帮助学生迅速、准确地完成计算任务,进而有效提升数学知识的运用效率,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较强的逻辑分析、推理演算能力。这种思维方式不仅在数学学习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日常生活中同样具有积极意义,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新课改对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影响

  首先,新课程改革高度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倡导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能得到显著提高。其次,新课程改革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设计丰富多样的数学活动与任务,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与探究,提升计算能力。例如,教师可以组织有趣的数学游戏和挑战活动,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进行数学计算,培养其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跨学科的综合性活动,将数学计算能力与其他学科知识有机结合,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提升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设计富有创意的数学活动和任务,是提升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有效手段。通过设置趣味性强、互动性高的数学游戏,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比如,开展数学拼图游戏、数学趣味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数学计算,既能锻炼他们的计算能力,又能增添学习的趣味性。通过这些有趣的数学活动,学生在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得到提高,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为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和学习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创设合作学习的环境

  要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至关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学习、交流沟通,共同进步。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就数学问题展开讨论,一起解决问题,这有助于促进学生数学运算和解题技巧的提升。

  此外,合作学习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升学生的社交技能。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能够在相互合作中建立友谊,增强集体荣誉感,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做好铺垫。

  (三)讲解计算规则,掌握计算方法

  在进行计算教学时,教师要重点讲解基本的计算概念和技巧。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规则,学会心算、估算等快速计算方法。同时,教师还可以传授一些实用的计算技巧,如整数乘法口诀、简便分数计算方法等。

  估算作为数学学习中的一项重要技能,教师应予以特别关注,并加强培养。例如,在课堂上,教师给出题目 “8×93/100”,引导学生将 93/100 近似看作1,得出 8×1,进而判断结果小于 8.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提升估算能力。当学生日后遇到分数乘除法问题时,便能进行大致估算,避免在实际计算中出现较大偏差,从而大幅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效率。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知,提升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方法丰富多样,包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合作学习环境、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空间等。这些方法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帮助他们提升计算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