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的实践探索 |
□何凯华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控制作业数量与时间,避免重复性、机械性作业,显得尤为重要。学校规定,三至六年级作业完成时间不得超出 20 分钟,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需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站在学生角度把控作业难度与数量,精准预估作业完成时长。本文围绕如何进行多元作业设计、多元化批改作业等方面展开研究,旨在确保作业布置科学合理,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推动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支持。 一、多元化设计作业 (一)趣味性作业,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低年级学生,可设计游戏作业和闯关比赛类作业。例如,在教授加减法运算时,设计“数字卡片翻翻乐”游戏作业,让学生通过翻卡片,快速说出两个数字的和或差,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开展口算训练,让学生自制口算卡片,分组练习,并组织“算我最棒”“神机妙算”等口算比赛,有效提升学生计算能力。在学习乘法口诀时,举办“口诀接龙大挑战”,让学生依次说出乘法口诀,若接不上则被淘汰。这种充满竞争和趣味性的活动,能让学生在玩乐中熟练掌握口诀。 (二)分层性作业,满足个性需求 以六年级学习“圆柱与圆锥”单元为例,课时练习分为 “基础巩固、能力提升、拓展延伸”三个板块。基础巩固部分,要求学生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体积等基础题型,巩固对公式的运用;能力提升部分,设置一些综合性题目,如已知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及高的关系,求它们底面积的关系等,锻炼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拓展延伸部分,则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计算一个圆柱形水池的造价,需要考虑材料成本、施工费用等因素,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和创新思维能力。这一设计能让优秀生 “吃得饱”,普通生“吃得好”,学困生“吃得了”,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 (三)实践性作业,强化知识应用 实践性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拓展与延伸。例如,二年级教学《认识图形》后,布置用七巧板拼出生活中常见物体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操作中加深对各种图形特征的认识;教学《购物》前,安排学生在家长陪同下购物,感受元、角、分的大小,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在学习“百分数”时,让学生调查生活中的百分数,如商场的折扣、银行的利率等,并分析其含义和应用。学生通过实际调查,不仅理解了百分数的概念,还能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四)自主性作业,发挥学生潜能 鼓励学生自主布置家庭作业,如设计数学手抄报、制作思维导图、整理题集等。五、六年级学生制作的手抄报、思维导图以及六年级学生的《我的“问题”银行》错题本等作品,充分展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自主作业中各显其能。 二、多元化批改评价作业 (一)多样化批改方式 课内作业,教师进行面批面改,及时给予学生反馈与指导;课外作业,尝试让学生相互交流批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从他人作业中发现问题、吸取经验,从而获得成长。例如,在批改应用题作业时,学生在互批过程中,不仅能检查答案的正确性,还能学习他人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拓宽自己的思维。 (二)多样化评价方式 课内作业采用“优、良、及格、不及格”等次评价;课外作业运用符号图案和激励性语言评价。对优秀或进步学生,画上“五角星”“大拇指”,并用“数学之星,再接再厉”等语言激励;对成绩较差学生,给予肯定评语,如“有进步!请继续加油”。同时,鼓励学生在自批作业时进行个性化自我评价。 目前,作业优化设计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问题。作业分层设计未能完全匹配所有学生学力;部分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有待提升;还有小部分学生作业书写马虎。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后续将进一步完善分层作业体系,根据学生实际学力动态调整分层;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多样化教学手段和激励措施提高学生积极性;针对书写问题,开展专项训练和书写规范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书写习惯,持续优化数学作业设计,实现减负提质目标。 |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