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 揭阳姓氏概略之788 |
花甲进士归有光 |
明代,有一位归姓学子,从青年时开始参加科举考试,却一连8次均没考中,直到60岁那年的第9次,终于中了个三甲进士,被人称为“花甲进士”。他,就是文学才子归有光。 归有光(1507~1571),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江苏昆山(今属苏州市)人,曾在长兴(今属浙江省湖州市)任知县。 归有光9岁能文,10岁时就写出了洋洋千余言的《乞醯(xī,潮音hi1(希),醋的别称)论》,这是一篇对《论语》中的典故“微生高乞醯”进行论述的文章,典故说的是孔子的一段话:“谁说微生高这个人直率呢?有人到他那里讨要一点醋。他自己没有,就从邻居家借来醋,再送给来要醋的那个人。”归有光就此展开论述,对微生高的行为进行人性方面的点评。一个10岁的孩子就能写出千字文章来评价古人这件事,立即引起了时人的关注。自此过后,归有光成为当地的神童,12岁“已慨然有志古人”,之后更是被世人赞叹道“弱冠尽通六经、三史、大家之文”。 虽然颇有才华、年少成名,但归有光的科举之路并不顺畅。明嘉靖四年(1525)、七年、十年、十三年、十六年,连续5次参加乡试均应试不举,又经历了结婚、失子、妻死等人生变故。 直到嘉靖十九年(1540)乡试,35岁的归有光迎来人生惊艳一刻。当时的乡试主考官见到他的试卷,马上就想到了贾谊、董仲舒的文章,赞誉其为“贾、董再世”,直接将归有光取为第二名举人。 然而,在三年一次的会试上,归有光一连八次都是落第而归。直到嘉靖四十四年(1565)第九次参加会试时,终于中了个三甲进士,这时他恰好60岁。 年底,已满花甲的归有光被派到长兴当了知县,从此为长兴的历史添下一笔浓墨。他到任后,尽心履职,大力兴办教育、办理冤假错案、开展剿匪行动,三年下来,长兴民风转好,往日从太湖至湖州,商贾多被剽掠,现在船只则可以昼夜行驶,乡间夜不鸣犬,风气逐渐好转。 归有光到长兴第二年,另一位文学家吴承恩(后来的《西游记》作者)被委任为长兴县丞,成为归有光的助手。归、吴两人志趣相投,立志要合作轰轰烈烈地大干一场。当时正逢浙江推行里递征粮政策,由大户担任粮长负责收齐粮食,但收粮任务很难完成,缺口就由粮长承担。大户便与官府胥吏勾结,将自己的田产分散给佃户,让中小农户充当粮长,小户生活本就紧巴巴的,当了粮长之后任务骤重,搞不好就得倾家荡产。归有光同情小民、痛恨大户,与吴承恩商议制定并颁布政府文件《长兴县编审告示》,重新制定了征粮方案,做到公平公正,一时社会反响极大,自然是大户咬牙切齿,小民感恩戴德。但最终,归、吴两人得罪了利益获得者后面的权贵。吴承恩一度入狱,归有光则被调离长兴。 归有光后又被授为南京太仆寺丞,有《震川文集》问世。再后又被时任首辅李春芳看重,纂修《世宗实录》。在他编撰史书的任上,患重病不治而亡,后葬于昆山县金潼里(今属昆山市玉山镇)归氏祖茔,享年65岁。 归(guī,潮音gui1(规))姓,在全国约有人口6万,在各姓中排在第500位以后,占全国人口的0.005%.归姓在揭阳只有1人(2011),在各姓中排第670位,占揭阳人口的0.000015%.归姓出自姬姓,为上古少昊帝的后代,属以国为姓。少昊帝有一儿子叫食黍,分封于畏方(鬼方),上古“畏”与“威”音近,因而最初以威为姓,继而又因“咸”与“归”音近,改为归姓。食黍后人后来建立一个小国,称归姓胡国,简称归胡国,后再简为胡国。周代,胡国铜器铭文记作媿(kuì,潮音kui6(溃))姓,《左传》则载:“胡国为归姓,归通媿。”胡国传至君主胡子豹的周敬王二十五年(前495),为楚国所灭。公族或以归为姓,或以胡为姓,或以媿为姓。今归姓主要分布于河南、广西、江苏、浙江和上海等地,5省(市、自治区)归姓人口约占全国归姓总人口的77%. 归姓的历史名人,除上述的归有光外,还有:唐代户部尚书、工部尚书、兵部尚书归崇敬,廉洁清正、克己奉公;明代书画家归昌世,工古文诗词,书法晋唐,善草书,兼工篆刻,长于山水,兰花墨竹构图奇奥;清初廉洁考官归允肃,历任中允、侍读、侍讲学士,官至少詹事,曾典试顺天乡试,因清廉自律、公正无私为国选才,成为科考典范;当代高级经济师归光中(1930~2018),上海市燃料总公司总经理,曾获得上海市优秀经理、全国物资科技管理先进工作者等光荣称号。 揭阳的归姓居民落居于普宁普侨。 阿 龙 |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