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城区西马街道综治中心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谱写基层治理新篇章 |
“民生西马”品牌焕发光彩 |
□记者 李桂莹 “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综治中心。”这是榕城区西马街道居民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近年来,西马街道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力推动“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落地见效,高效化解矛盾,助力古城建设,夯实街道基层社会治理根基,让“民生西马”品牌在这片热土上焕发光彩。 党建引领,共绘治理“同心圆”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在西马街道综治中心的“工作网”中,街道共设置网格党支部20个,一级网格7个,二级网格16个,三级网格20个,配备网格员16名,确保在各类突发事件发生时,街道能第一时间启动网格管理“平急转换”工作机制,迅速把平时治理效能转化为急时攻坚优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主心骨”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作为西马街道综治中心感知风险隐患、化解矛盾纠纷的“末梢神经”,综合网格主要由网格员通过定期开展巡查巡逻,“敲门行动”收集群众需求,制定辖区居民“微心愿”清单等创新措施了解社情民意,及时掌握、化解群众矛盾纠纷。2024年,通过“粤平安”综合网格管理服务应用平台录入网格事件共1265件,办结1265件,办结率100%,网格员活跃度100%,街道网格工作全区排名前列。 架起“连心桥”,服务暖民心。2024年,西马街道共接收“12345”市民热线平台工单268宗、揭阳“急难愁盼我来办”网上群众工作平台工单76宗,全部办结,办结率保持100%. 群众信任,化解矛盾“润滑剂” 拥有西马路历史文化街区的西马街道,是古城整体风貌的一个重要部分,以其独特人文魅力吸引八方游客打卡拍照。 为进一步推进古城项目建设,统筹抓好城市更新、风貌提升和综合治理,阶段来,西马街道坚持文旅产业融合,以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以焕发古城活力魅力为目标, 对古城西马路、绍兴路、打铜街、元鼎路进行综合整治和氛围布设,聚力提升古城环境品质、颜值气质和吸引力,为古城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 目前进展顺利的工程在动工之初,存在房屋产权复杂、部分铺户顾虑、居民诉求不一等情况。西马街道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优势,协调纠纷、化解矛盾,组织专班深入社区、巷道,积极搭建多方沟通平台,分类攻坚,逐个击破,护航古城建设。 解决打铜街居民关于房屋修缮的后顾之忧,化解婶侄关于产权争议的利益纠纷,拆除几处祠堂被占用或被违建违搭的工作……一个个得以顺利解决的案例,是西马街道精准施策、耐心调解的成果体现,群众的信任如同“润滑剂”,让揭阳古城改造工程的推进越来越顺利。 值得一提的是,西马街道还将传统“枫桥经验”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布局完成古城监控设备项目、完善照明设施,共新增42处监控设备、安装917盏太阳能路灯,并利用“云”平台技术实时掌握古城片区信息,精准防控,让安全隐患无处遁形。 “1+6+N”,为民解忧“一站式” 走进西马街道综治中心,只见这里设置了群众诉求服务大厅、矛盾纠纷调处室、部门进驻工作室、社会心理服务室、监控研判室等“五室一厅”,用心用情解民忧在这里得到暖心实践。 融合“6”股力量,成功化解矛盾。在践行“大综治”格局和理念过程中,西马街道对街道综治办、网格化服务中心、司法所等职能部门进行整合;同时,推动人民法庭、检察机构、派出所等政法基层单位人员以常驻、轮驻等形式入驻镇街综治中心协同办公。2024年度共开展多元调解15宗,为群众切实提供“一站式”解决问题的服务。 联动“N”方力量,助力平安建设。在西马街道各社区,均配备了至少一名驻村(居)律师,积极协助社区开展矛盾纠纷调解。2024年,驻村(居)律师共计为群众提供咨询63次,共计开展普法宣传7场。另外,西马街道还打造心理服务平台,将心理服务融入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主动做好心理问题预警防范及疏导。2024年以来,榕城区“心适小屋”西马站、心理健康宣传讲座、“心适”茶话、慰问困难群体等丰富活动的举行,夯实了西马街道善治基石。 展望未来,西马街道将继续深化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不断巩固提升治理成效,为揭阳古城建设贡献力量,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看得见的平安,摸得到的幸福”。 |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