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城区中心医院持续加强人才梯队建设
实施科教兴院战略,助推医院跨越发展

  “榕城区医疗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一)

  编者按:

  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底色。为全面展现榕城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榕城新闻版从本期起将陆续推出“榕城区医疗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聚焦榕城区医疗资源配置优化、高端人才队伍建设、群众就医体验提升、特色专科品牌打造等重点领域,全方位、多维度、深层次呈现榕城区在推进健康榕城建设进程中的创新举措和显著成效,敬请垂注。

榕城区中心医院开展专业培训课程,提升医务人员专业技能。通讯员 摄

  □记者 陈星星 林文君 通讯员 巫超明 林素玲 陈琪丹

  2024年,医院门诊量同比增长5.03%,出院病人数同比增长12.94%,手术量同比增长36%……阶段来,榕城区中心医院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大踏步前进。该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庄怀铭将其归结为两个字——人才。“只有依靠人才,医院才能借助这个强大的智力支撑,保持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伴随着科教兴院、专科强院等战略的大力实施以及《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的出台、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全面修订、医务人员外出深造等一系列人才建设举措稳步落地,榕城区中心医院在人才建设上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素质显著提升,极大地推动了医院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双管齐下,打造高素质人才梯队

  始建于1961年的揭阳榕城区中心医院(原东山医院),历经60余载积累传承,现已发展为集医疗、急救、预防保健、康复、科研、教学于一体的“二甲”综合性医院。

  目前,该院编制床位数 300 张,内设临床科室17个,医技科室6个,其中市级临床重点专科4个。现有职工总人数 515人,涵盖正高级职称 6 人、副高级职称 32 人、中级职称116 人、初级职称 324人,人才结构合理。此外,该院还聘任8位在学科带头人带头引领科室开展临床、教学、科研等工作,带动整体医疗水平提升。

  庄怀铭告诉记者,为更好培养、壮大人才队伍,医院采取了“请进来、走出去”的双轮驱动模式。所谓“请进来”,就是邀请在专业领域内被广泛认可的省内外专家教授到医院来,参与门诊、住院查房、手术指导等临床工作。凭借丰富的经验,专家教授们能够精准指导医院学科建设,帮助医院少走弯路,有效降低试错成本。“走出去”则是选派医院的医疗骨干,前往国内高水平医院进行为期半年或一年的进修学习。

  “去年以来,医院已累计选派78人前往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和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中医院等省内高水平医院进修,这些进修归来的人员专业能力进步显著,有效带动了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提升。”据庄怀铭介绍,2024年,医院门诊量20多万人次,同比增长5.03%;出院病人1万多(同比增长12.94%);手术量3000多台,同比增长36%.

  深耕笃行,推动人才与专科协同发展

  去年8月份,榕城区中心医院区域医院检验-病理诊断中心(以下简称“病理中心”)正式开科,实现了榕城区病理诊断零的突破。该中心的成立,为本地患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使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准确的病理诊断服务。

  病理中心的落地开科,生动展现了该院在人才建设方面的成果。“专科建设与人才建设是相辅相成的一个过程。我们病理中心的工作人员均前往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进行培养进修,在取材、制片、读片等环节,完全沿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规范流程。不仅如此,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专家教授还会为我们的病理诊断进行审核把关。病理检验堪称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关乎最终确诊结果,这一中心的开科意义重大。”庄怀铭说。

  据庄怀铭介绍,结合榕城区的实际情况,榕城区中心医院的重点在于扎实运用传统技术,处理好多发病与常见病,而非盲目追求“高精尖”等高难度技术。他在会议中常常向医生们强调:“要立足脚下一平方,深挖一万米,苦练内功,挖掘自身潜力。传统技术看似普通,也完全能够通过精细化打磨,将其做强、做大,为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与医院一起获得持续的发展。”

  目前,榕城区中心医院正以骨科、普通外科、急诊医学科、泌尿外科4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为抓手,着力加强骨科中心、区域急救中心、康复医学中心、病理中心、消化内镜中心,稳步朝着榕城区区域医疗中心和三级综合医院的目标大步迈进。

  接下来,榕城区中心医院将着力加强与高水平院校的交流合作,为勤于学习、乐于钻研的优秀医护人员提供更高层次、更为宽广的平台,让他们积极“走出去”,学习国际前沿医疗技术、开阔学术眼界,推动医院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