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实践探索

  □孙 挺

  历史学科作为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传承文化、培养历史思维和家国情怀的重要使命。然而,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导致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欠佳。近年来,随着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沉浸式教学法逐渐受到教育界的关注。沉浸式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逼真的历史情境,让学生仿佛“穿越时空”,成为历史的见证者甚至参与者,从而增强学习体验,提升理解能力。

  沉浸式教学法的核心在于通过多种手段营造高度仿真的学习情境,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过程,进而提高学习效果。这一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和体验式学习理论。

  为了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有效实施沉浸式情境教学法,在此,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我想和老师们分享一些可以着手的方向。

  (一)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重现历史场景

  虚拟现实技术能够为学生提供高度仿真的历史场景,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古代战场、历史遗迹或重要事件现场。例如,在学习赤壁之战时,教师可以利用 VR 设备让学生“穿越”到古战场,感受战争的氛围,从而更好地理解事件的经过和影响。借助 VR 技术,学生不仅能看到历史场景,还能与场景中的元素互动,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与参与感。

  (二)开展角色扮演与情境模拟活动

  角色扮演是沉浸式情境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扮演历史人物,模拟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例如,在学习楚汉之争时,学生可以扮演项羽、刘邦、张良、范增等人物,通过对话和表演,再现鸿门宴表面庆祝反秦胜利,实则暗藏杀机的紧张氛围,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这场宴会是刘邦与项羽之间权力较量的关键转折点。角色扮演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感,还能锻炼他们的历史思维、语言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境模拟则是通过创设特定的历史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和应用知识。例如,在学习古代丝绸之路时,教师可以布置“古代贸易集市”的情境,让学生扮演商人、工匠等角色,通过模拟贸易活动,了解丝绸之路的经济文化交流。

  (三)结合历史故事与游戏化教学

  讲述生动的历史故事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有趣的历史故事,让枯燥的知识鲜活起来。如在讲解明朝的统治时,通过讲述朱元璋发迹前的成长经历,以及称帝后建立的政治制度,尤其是对贪污事件的严厉打击 —— 其手段残忍,包括廷杖、凌迟、族诛、人皮实草等,让学生了解人的性格和成长背景密切相关。

  游戏化学习则是将历史知识融入游戏,如“剧本杀”“桌游”等。例如,在学习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时,教师可以设计“剧本杀”游戏“成吉思汗之死”,让学生在角色体验中收集相关历史资料,提升思辨能力。游戏化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运用多媒体资源创设情境

  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营造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在讲解秦始皇统一六国时,通过高清的兵马俑图片和震撼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当时的社会风貌。多媒体资源的运用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总而言之,沉浸式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值得推广。首先,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历史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其次,通过创设逼真的历史情境,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和人物行为,增强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此外,沉浸式教学法还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如历史思维、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