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武器(22) |
武器,又称兵器,是用于攻击的工具,分为冷兵器和热兵器。冷兵器的发展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三个阶段。冷兵器按材质分为石、骨、蚌、竹、木、皮革、青铜、钢铁等兵器。热兵器又名火器,古时也称神机,是用火力伤人或用火力发射的兵器。火器的使用自北宋经南宋、元、明到清朝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前,延续约九个世纪。武器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方面。 新石器时代石镞 长 7.8cm,宽 1.8cm,厚 0.5cm 揭阳市博物馆藏 揭东区白塔瑞联蚁仔寿出土。镞身两边刃向前弧收,尖锋缺损。铤部扁形,由关后内收,尾端略斜。横截面呈四棱形。通体磨制。 战国铜戈 长 16.7cm,宽 8cm,高 0.4cm 揭阳市博物馆藏 揭东区云路中夏墓葬出土。器残损。窄长援近平,胡较宽。内部较短,有长方形穿孔。广东出土青铜戈数量不多,且多为有胡戈。此戈形态与罗定背夫山墓出土铜戈更为接近。是本地区的青铜武器。 战国铜矛 长 11.7cm,宽 2.8cm,厚 1.6cm 揭西县博物馆藏 揭西县坪上新榕赤岭埔出土。器较短。骹口弧凹,骹部正面有一钮。圆肩,叶部较宽大,两刃斜收,前出锋尖,截面呈扁菱形。制作精工。 清“亭记”铜船舷铳 通长164cm,炮口外径12cm,内径 4cm 惠来县博物馆藏 惠来县靖海镇龟岛水下出土。体长,口呈盏口形,铳膛管状,后部两侧有双耳,中间铭有篆体“亭记”二字。药室至尾部较大,下面内凹,后端圆凸。器表饰弦纹、花卉纹和云纹。铜质精良,造型美观实用。船舷铳采用舷侧方法,威力与安置在炮楼上的火炮一样,但射击的灵活性强,其重量正好安全地分布在船的重心下面,极大提高了战船的火力和稳定性。 蔡幼芳 整理 |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