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学生阅读路上的掌灯者

  □陈少霞

  在浩渺的文学星空中,《红楼梦》宛如一颗璀璨而神秘的巨星,其文学、美学与哲学的光辉交相辉映,照亮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漫漫征途。然而,身处浅阅读肆意蔓延的时代浪潮,引领学生穿越那扇通往红楼世界的幽秘之门,成为了一场充满挑战的征途。

  犹记初启红楼阅读之旅时,我精心策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引航之礼”。邀请学校里在《红楼梦》研究方面颇有成果的老教师举办讲座。那绘声绘色的讲述,将《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巍峨地位、研读此经典的深远意义以及红学那博大精深的知识画卷徐徐铺展于学生眼前。为了让学生真切领略红楼魅力,我精心采撷了“西厢妙词通戏语”这一精彩华章。从黛玉怜花而葬的凄美起始,至二人邂逅相逢的欣喜,宝玉藏书的狡黠,黛玉索书的俏皮,共读时的沉醉,打趣时的诙谐,嗔怒时的娇嗔,誓言中的深情,转嗔为喜的娇俏,每一个情节恰似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串联起一段曲折有致、动人心弦的故事链。学生们仿若踏入时光隧道,与书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于字里行间品味到那语言的精妙韵味、情感的细腻涟漪、意境的空灵悠远,进而燃起了对整本书的炽热渴望。

  前五回,那宛如迷宫的阅读险滩,常令初读者望而却步。于是,我引领学生踏上了一段“披荆斩棘”的解读征程。首回那三个神话故事,恰似神秘的连环套,让学生仿若置身云雾之中。我便如那解谜的向导,引领他们探寻补天石与贾宝玉的神秘渊源,追溯宝黛爱情在神话世界中的朦胧缘起。第二回,借冷子兴之口,仿若拉开贾府人物群像的帷幕,那些或鲜明或隐晦的评价,如同隐藏于幕后的命运丝线,悄然为全书的悲剧结局埋下伏笔。第三回,随黛玉的脚步踏入贾府,那雕梁画栋的环境描写,恰似一幅细腻的工笔画,而主要人物的初次登场,更是如星耀夜空,璀璨夺目。第四回,从官场的视角俯瞰贾府,权势地位的彰显如巍峨高山,令人心生敬畏。第五回,诗词隐喻如深邃夜空的繁星,虽闪烁着迷人光芒,却也令初涉者眼花缭乱。而我,化作那星语的解读者,揭示其中暗示的人物命运轨迹与全书主旨要义。如此讲读,恰似一阵清风,吹散了阅读途中的重重迷雾,护送学生顺利步入红楼深处的奇幻天地。

  阅读恰似一场漫长的征途,“读前点,读中导,读后结”则如沿途的坚实路标。读前,讲述“娇杏”那蕴含“侥幸”之意的故事,激发学生对书中人名背后深意的好奇与探寻。读中,巧妙设计活动,犹如编织一张知识的锦绣罗网。读完前五回制作四大家族家谱,学生在梳理中渐渐明晰全书的人物根基;读完第五十八回补充人物关系,助力学生在脑海中构建起一座宏伟的红楼人物殿堂,为深入阅读筑牢基石。读后,开展总结研讨活动,学生们将那零散的阅读感悟如同珍珠般串起,编织成一幅绚丽多彩的阅读画卷,实现了从碎片化感知到整体性领悟的华丽转身,真切体悟到整本书阅读中“整”的深邃意蕴。

  为了让阅读之旅充满活力与动力,“铁”的制度与“趣”的活动携手同行。我们共同制定的“周阅读计划表”,阅读小组长则化身勤勉的领航员,带领组员在阅读的海洋中破浪前行。而趣味活动,恰似跳跃于阅读之旅的灵动音符。“红楼”知识竞赛,如一场紧张激烈的智慧马拉松,小组间的秒答较量,让情节人物如铭刻于心的挚友;“红楼”经典场面表演,学生们仿若穿越时空的精灵,融入宝玉摔玉的率性、黛玉葬花的哀愁、宝钗扑蝶的欢悦之中,在共情共鸣中与书中人物灵魂相拥;“红楼”热点辩论,那思想碰撞的火花,如绚烂烟火照亮红楼的精神夜空,助力学生深度洞悉书中的思想宝藏。

  一学期的时光悄然流转,学生们在红楼世界中反复穿梭,重点章节甚至反复品味四五次之多。曾经那遥不可及、冷若冰霜的《红楼梦》,已然化作学生们心灵深处的挚友。学期末,为了让学生们的阅读感悟得以凝聚升华,我精心策划了小论文撰写活动。学生们仿若化身为敏锐的文学探险家,有的深入剖析宝玉挨打的复杂缘由,有的探寻抄检大观园背后的幽微心理,有的在黛玉与宝钗的性格对比中徘徊思索,有的沉醉于元妃省亲哭泣背后的情感洪流,有的追溯“金玉良缘”的缘起缘灭,还有的思索林黛玉居潇湘馆、薛宝钗住蘅芜苑的环境与性格命运的微妙关联。

  在整本书阅读的漫漫征途中,教师宛如那执着的掌灯者。唯有在阅读形式上匠心独运,如打造形态各异的精美花灯,照亮学生前行的每一步;在阅读方法上精心雕琢,如磨砺一把把锋利的宝剑,助力学生斩断阅读途中的荆棘;在阅读活动上巧妙构思,如编排一场场精彩的戏剧,让学生沉浸于知识的舞台。唯有如此,方能引领学生跨越那从“读下去”到“读起来”的雄关漫道,让阅读成为一场愉悦身心的“悦读”之旅,一次飞跃知识巅峰的“跃读”之行。愿每一位学子都能在红楼的墨香中沉醉,在经典的滋养下茁壮成长,让那璀璨的文化星河因他们的传承与热爱而更加熠熠生辉。

  (作者系揭阳第一中学教师)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