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坛隐士 师古开新
——书法家江文芳访谈

 

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序》

为合族家庙书匾手稿

诗画舫题兰诗

一庭十里联

董寿平古诗二首

节录《石门颂》

冰玉心兰

  □记者 黄丽丽

  在诗书印画交织的传统文人图卷中,揭阳书法家江文芳以笔为舟,溯游于章草艺术的长河。他以万物为笔墨纸砚,因地制宜营造书法学习环境;他撕碎泛黄的旧作,践行“不逆情干誉,当立异为高”的艺术信条。当曹宝麟教授(当代著名书法理论家,暨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驻足丁日昌纪念馆时,江文芳的章草对联“将略推帏幄煌煌钟鼎千秋业;声华自艺林浩浩江河万古情”赫然入目,令其惊叹为“遗珠”。这一评价不仅彰显了江文芳数十载潜心书道、淡泊名利的品格和坚守,更印证了这位书坛隐士的书法造诣。正如其自作诗 “惊沙坐飞孤蓬振,谁说老夫不能狂”, 江文芳的艺术人生恰似古朴渊雅的章草,既蕴孤蓬振翅的豪情,又显大巧若拙的韵致。

  记者:江老师,您的书法研习之路始于积极响应国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作为书法学习者与教师,请分享您书法起步阶段的珍贵记忆,再谈谈在书法教学过程中,您是如何通过技法传授,实现文化传承的?

  江文芳:我读高中时期,学校响应国家号召,开设专门的书法课,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自此,我开始学习书法。特别值得铭记的是,学校举办的师生书画展为我的书法之路注入持续动力——当我的作品入选展览时,那种被认可的喜悦让我建立起自信,也让我意识到自己在书法艺术上的发展潜力。

  在学校的书法教学中我坚持扎根传统、汲古出新的原则,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执笔、用腕、结体等基本知识;在硬笔教学方面,与毛笔教学一样,我摸索出一套执笔用腕的模式来教授学生。在这过程中,学生既能提升书写技能,也能从中了解每个字的渊源,进而对传统文化进一步了解。

  记者:您曾接受专业书法学校教育,又有丰富的自学书法经历。这两种学习模式在技艺提升和艺术理念形成方面各有怎样的优势?

  江文芳:两种学习路径对我的书法成长形成互补。书法函授期间,学校会提供书论典籍资料,老师也会对书法作品进行评价,书写从普通纸张到采用宣纸,这些转变建立起我对传统书学体系的认知框架。

  自学经历则塑造了我主动营造学习书法的环境。青年时期因工作辗转各地,我每到一处都会就地取材练习书法,晨起以拳代笔在沙场、竹林勾勒练字;田间拾秧头作笔,在溪边淤泥挥写大字;用旧报纸刷墨贴于墙面作练习屏,以清水为墨书写于桌面,这种即时挥写、转瞬即逝,适合写长篇文章的书写体验,反而促成我对笔势连贯性的深度把控……因地制宜的创作方式,锻炼臂、肩、背等的运力,为我以后的章草创作起到重要作用。

  实践出真知,实践印证书论则继续深入探索。与志同道合的艺友切磋探讨,思考探索各种字体的融合,形成“师古不泥”的创作理念。

  记者:章草在书坛相对冷门,您却选择深耕这一领域。是什么契机促使您走上章草研究与创作之路,并自成一格?

  江文芳:不惑之年,在书友看到王世镗的章草,顿时心生欢喜。章草高古的特点非常突出,我也为之倾注一生的热情。章草是从隶篆蜕变而出的,需逐字溯源、解构流变,理解后在抒写时就不会生搬硬套去临摹字体的“形”。从临摹到创作,书写时便不再按图索骥,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字的舒展、收缩或作其他处理发挥。

  我创作章草追求古朴渊雅、流美潇洒。在笔法的选择上,章草的用笔要求较高,我采用从学习黄庭坚书法中悟出的回腕法书写,力透纸背。改变古人用指旋笔的习惯,用回腕法发展到用臂、肩、背、腰齐上的方法,以适应从小章草到大章草到板书章草的不同章草的需要。形式上,采用对王蘧常的章草进行改革,方法是去其隐忍板刻的书风加入简帛书的意趣;将行书引入章草,使章草具有行书特点;将章草引入行书,以行书为主体,使行书具有章草笔意。

  在章草实践中,通过汲取经典,笔笔有出处、有传统,由此无论是作蝇头小字磨炼精微,还是写径丈榜书锤炼气魄,在巨细交织中逐步形成自己的创作风貌。如创作小章草,汲取金文《散氏盘》的篆文线条,写出独特的风格。

  记者:在艺术道路上您秉承“求真知”的探索精神,未来在创作上有何计划?

  江文芳:在书法创作方面,我研究适合书写横额、横幅、竖幅、斗方等各种书法形式的方法。最近的板书章草研究,在书写形式、运笔技巧及力度把控上提出更高要求,力求做到每种形式的每件作品都有不同的面目。作画方面,我以书入画,用书法的线条写梅兰竹菊等花鸟画,获益颇多。画画和写字存在诸多共通点,清代八大山人就曾说自己画的鱼犹如在写草书。所谓书画同源,我着重于运用书法线条进行组合。以写兰为例,看似简单的一撇,实则线条千变万化,无论是长短、粗细,还是弯曲程度,都需在一笔之间呈现,写好兰花其他题材也就游刃有余了,这里就蕴含着寻求新意的契机。在实践中,会积累大量素材并归类总结,为日后的创作提供灵感。创作须精益求精才能实现创新。

  个人简介

  江文芳,1943年生,揭阳人。中学教师,长于书画,艺名蕉园、荷叟、行僧等。

  一家之言

  我对章草一见钟情,愿以一生相守。这固然是章草之美,也因为我知其美。

  ——江文芳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