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四大家

  千年楷法,立字立人。在中华书法艺术殿堂中,“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犹如四座不朽的丰碑,共同奠定楷书艺术的极致典范与独特魅力。四位巨匠,风格各有特色,但他们都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这种创新精神对现代书法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他们的传世名帖成为习书者临摹的圭臬,推动书法艺术的不断发展。本期刊登名家名作,以飨读者。

 宋拓《九成宫醴泉铭》(局部)   欧阳询 书

  欧阳询

  欧阳询 (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他博览古今,书则八体尽能,尤工正、行二体,学王羲之、王献之,笔力险劲刻厉,意态精密俊逸,法度森严,世称“欧体”,于后世影响深远。

  欧阳询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欧阳询的书法由于熔铸汉隶和晋代楷书的特点,又参合六朝碑书,广采各家之长。欧阳询书法风格上的主要特点是严谨工整、平正峭劲。字形虽稍长,但分间布白,整齐严谨,中宫紧密,主笔伸长,显得气势奔放,有疏有密,四面俱备,八面玲珑,气韵生动,恰到好处。点画配合,结构安排,则是平正中寓峭劲,字体大都向右扩展,但重心仍然十分稳固,无欹斜倾侧之感,而得寓险于正之趣。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等。

《自书告身》   颜真卿  书

《自书告身》(局部)    颜真卿  书

  颜真卿

  颜真卿(709~784),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一说临沂(今属山东)人。唐代书法家。书法初学褚遂良,后请教张旭,深悟笔法。参用篆书笔意写楷书,真书笔力弥满,端庄雄伟,气势森严,行书遒劲郁勃,阔达自在,书风明显区别于二王(王羲之、王献之)和唐初诸家,对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世称“颜体”。代表作《多宝塔碑》《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等。

  颜真卿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唐朝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高度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

清拓本《洛神赋》(局部)  柳公权  书

  柳公权

  柳公权(778 ~865),字诚悬,唐朝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他的书法结体遒劲,字字严谨,一丝不苟。以瘦劲著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遒健,在唐代诸名家的基础上,汲取欧阳询、颜真卿的长处,形成独树一帜的“柳体”。其楷书以骨力劲健见长,与颜真卿并称“颜筋柳骨”。代表作有《大唐回元观钟楼铭》《玄秘塔碑》等。

  他是晚唐时期善于吸取和善于创造的大书法家,他的楷书继承二王和初唐各家的传统,又重点汲取颜体和欧体的特点,经过创造后写出新风貌:其字清劲峻拔,结构谨严,疏朗开阔,清秀方整。他追溯魏晋之风,取魏碑的斩钉截铁之势,使其楷书结体严谨、点画瘦硬、尽显筋骨之力。

《杭州福神观记》卷(局部)赵孟頫 书

  赵孟頫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是一代书画大家,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书、行书著称,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赵孟頫楷书用笔极为清晰明了,起笔、行笔、收笔,每一个动作都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无含糊之处。中锋行笔是赵孟頫楷书笔画刚劲有力的关键。线条圆润饱满、富有立体感,仿佛钢筋铁骨支撑起字体架构。巧妙融合方圆笔法,在该圆润流畅处,如行云流水般自然用圆笔,尽显柔美风姿;于挺拔刚健、斩钉截铁之处,则果断以方笔出之,棱角分明,气势顿生。在结构上,赵孟頫巧妙地实现笔圆架方的融合。笔画圆润流畅,恰似山间清泉蜿蜒而下,充满灵动气息;而字的框架却规整方正,犹如坚实的亭台楼阁,严谨稳固。这种方圆结合,使得他的楷书于端庄平稳之中蕴含无尽变化。他的楷书十分注重笔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的呼应关系,上下连贯,左右顾盼,仿若被一条无形丝线串联,形成浑然一体的有机整体,行气贯通之感扑面而来。代表作有《帝师胆巴碑》《杭州福神观记》等。

  综 文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