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课堂的有效构建 |
□ 吴芝荣 自主学习课堂是学生自主主导的课堂。学生拥有学习自主权,能更深入理解数学知识、掌握多元技能、养成良好习惯,后续学习中更易突破自我,实现真正成长。但自主学习课堂构建不易,教师需适时 “放手”,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方法、优化过程,以丰富内容激活学生兴趣、提升思维,显著提高参与度,这对教学质量提升意义重大。 一、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课堂的构建意义 成功构建自主学习课堂后,教师的角色将从“课堂主导者”转变为“课堂活动监管者”。这一转变能让教师更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过程,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优质教学服务,助力学生学习能力进一步提升。对学生而言,掌握自主学习能力,能使其在日常学习中习惯性地自主探索数学知识,更快达成“学以致用”的目标,从而获得更多发展机遇,在个性化与创造性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此外,在自主学习课堂中,学生的综合素质会明显提升,综合能力也能得到有效锻炼:当学生顺利走进数学世界,不仅能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充分活跃数学思维,更能为未来以高素质人才身份参与社会现代化建设奠定基础,进而发挥自身优势、收获更大成功。 二、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课堂的有效构建策略 (一)师生对话,提问引导 数学教师应先通过对话与提问,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真实学习需求,再据此打造学生乐于参与的自主学习课堂。可从简单问题入手,逐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例如,在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科学记数法”的教学中,笔者先向学生提问:“我国的人口数量约为多少?”“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约是多少?”“光的传播速度是多少?”等问题,随后将大量时间交给学生,鼓励他们积极思考、感受生活中的 “大数”,进而尝试用科学记数法正确表示这些大数。通过这一过程,学生能初步形成探究性思维,真正成为自主学习课堂的主人。 (二)重视合作,深化自主 数学教师需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凝聚个体力量、共同研究数学问题,自主突破知识重难点,实现学习质量的有效提升。例如,在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核心考点 “勾股定理”的教学中,笔者让班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一般直角三角形展开进一步验证(验证勾股定理是否成立),并汇总多种验证方法。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式学习,既能加快学习进度,又能在小组交流中产生思维碰撞、升华情感认知,最终获得最优化的学习效果。 (三)优化过程,反思评价 初中生已具备一定抽象思维,探索数学知识能提升兴趣、积累经验并转化为个人能力。但实际学习中,不少学生在思考问题、探索知识或合作时易陷困境,如形成错误思路、掌握不当方法。此时,数学教师需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以“引导者”“监管者”的角色参与课堂,借助信息技术构建自主学习课堂,同时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助力学生高效学习数学知识、主动加深对抽象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轻松实现知识经验的转化,持续保持在课堂中的“主人”地位,并尝试在自主学习中创新创造、展现主体创造力。而反思与评价环节,则能帮助学生全面改进学习质量、放大自身优势,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如在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教学中,笔者借微课、思维导图直观演示求解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步骤、牢记方法后自主练习,提升计算环节自主学习能力。随后,笔者会引导学生反思计算中的错误: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发现不同类型的错误,学习他人的优点以弥补自身不足。通过这一过程,学生的抽象思维会更活跃,学习质量也会显著提升,同时能对自主学习课堂中的数学学习形成新认知。最后,笔者会对每位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采用激励式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学习积极性,确保新时期的数学教学更受学生欢迎,推动教育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 总而言之,构建自主学习式数学课堂,不仅有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更能切实将课堂活动的主导权移交到学生手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最终,既能帮助学生提升数学素养、解决更多数学难题,也能助力学生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