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长厚的书 |
在我班的书架上,有一本会长厚的书,题名为《花之语》,署名是实小六(7)班,受到大家的特别青睐。书怎么会长厚呢? 这得从第二学期的期中考前说起。 临近期中考试,大家显得有些浮躁,隔三差五发生些芝麻小事。一边是日常的教学工作,一边是繁琐的学生杂事,加之缺乏得力的班干部,弄得我心力交瘁!我寻思着:得想个法子,一举两得的法子,既能不在教室但对他们的思想动态了如指掌,又能对班里存在的问题做正面引导。反复琢磨之下,一个主意冒了出来。 对!就用班级日志来约束和引导他们! 隔天,我在班里宣布:今天开始接龙轮流完成班级日志。内容体裁不做限制,但一定要与班级、校园生活有关。由于班级日志不受时间限制(今天写明天交,每天轮值一人),学生可以尽兴发挥,便于把事情交代得更为清楚,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写作热情。 很快的,第一篇班级日志新鲜出炉了。 璐易不愧是班里的写作高手,她写的《凝聚而成的“拳头”》极大地调动了大家投入期中考试的积极性。我将这篇佳作声情并茂地在班里范读点评了一遍。“一石激起千层浪”。此文一出,不少同学的急躁心理有所缓解。这让原先忧心忡忡的我感慨不已。“行动着的人最接近上帝”,困难的门是虚掩着的,就看你有没有勇气去推开它。 此后的几篇班级日志,大家接着加温鼓劲,互相督促,互相激励,大有“欲与天公试比高”之壮志。一切的一切,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每天批改完日记,我都会抽时间在班级里进行交流。表扬认真写作的同学,鼓励成绩有进步的同学,鼓励范读写得好的日志。得到表扬的同学,脸上无不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正因为有了明确的目标,大家的奋斗有了方向,鸡毛蒜皮的小事件明显减少,我有了更多的精力投入教学。 围绕着小考,大家在班级日志里相互提醒相互鼓励着,但总不能这样单调地写下去,必须让他们学会多角度地去观察和思考,既弘扬班中好人好事,也要反映存在之假恶丑。按着我的这个意思,渐渐地,日记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了:当班里发生了事情时,学生写出了《我们班的新规定》《尖子班竟是这样的》《考后众生相》…… 当学生心中有了困惑、烦恼时,他们写出了《苦过,方可收获》《给自己一份信心》《毕业班的烦恼》…… 当阴雨绵绵的日子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时,学生写出了《哎!又是雨天》《久违的阳光》《湿漉漉的天气,湿漉漉的心情》…… 在学生提交的日记里,我发现了班里一些不好的苗头,及时出台相关班规,遏制事态的发展;也了解到其他科任老师上课时,个别学生出现违纪影响他人的情形,多渠道入手解决此类事件;还得知了同学之间的小矛盾小摩擦,调查取证,找准时机进行干预,协调同学之间的关系……通过班级日志,学生的行为举止、思想动态我心中有数,极大地帮助我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工作。 现在,我每天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批改班级日志。 读着日记里的文字,我融入了他们绚丽多姿的生活:今天,我们班举行了盛大的辩论会,男女同学之间的PK进入了白热化。(张凯帆《激烈的辩论会》) 读着日记里的文字,我感受着他们内心深处对实现目标夺取成功的渴望:在土地上,在阳光下,挥洒汗水,播种希望的种子。苦过了,累过了,必定会看到果树上那诱人的甜美的果实,看到那令人满意的战果!(杨煜淇《苦过方知甜》) 我喜欢班级日志,喜欢文字中洋溢着的儿童的烂漫,喜欢文字中流淌着的儿童的真情,喜欢文字中飞扬着的儿童的智慧。 揭阳日报教育天地特约撰稿员 陈佩玉 (作者单位:普宁市流沙第一实验小学) |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