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年级的趣味识字教学策略

□ 林佳纯

  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并掌握字义”是教学的基本要求。

  小学生识字是一个从感知到认知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一种技能习得过程。这一过程需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练习,在练习中实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并掌握字义及正确书写的目标。字与字组合成词句,词句与词句组合成文章。因此,小学生识字是从简单的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首要环节,是阅读与表达的基础,更是启蒙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明显增加,如何帮助学生高效识记生字,已成为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多种趣味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积极参与学习,最终达成识字目标。

  一、联想形象识字

  联想形象识字,是指将实物形态与其对应的汉字相联系,通过引导学生想象,增强对汉字的印象与记忆。在生字中,部分汉字为象形字,如《口耳目》一课中的生字,这类字能让学生轻松由字形联想到实物形象。此外,还有一些字虽非象形字,但其笔画组合形态常类似一幅图画。教学中可利用这一特点,通过联想形象法帮助学生识记。例如,学习 “商”字时,可引导学生观察:“商”字像一位商人,上面的部分如同戴着斗笠,中间的“八”字好似胡须。古代商人常是这样的形象——戴着斗笠,留着两撇“八”字胡须。通过这样的联想,“商”字会深深印在学生脑海中,同时也能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二、比较联系识字

  比较联系识字,是指将字形相似的汉字排列在一起进行对比,让学生明确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通过对比,学生能更清晰地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字义。生字中有许多形近字,教学中不应让学生单独认字,而应将形近字一并呈现,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识字、在联系中区分。有时也可通过变换偏旁部首的方式帮助识字。例如,学习“她”字时,可将其与“他、地”联系起来比较;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后,让他们总结:这三个字右边都是“也”,但左边的偏旁不同。再如学习“青、清、晴、情、睛、蜻、精、请” 时,这些字字形相近、读音相近,可通过儿歌帮助学生记清字形、分清读音、区别字义,避免后续使用时混淆。

  三、猜字谜识字

  猜谜语是一种富有乐趣的思维活动,能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在主动思考中识记汉字。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运用猜字谜的方法识字,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从字谜中牢记字形。例如,教学“处”字时,学生容易将其与“外”字混淆。此时,教师可给出字谜:“半个多,腿伸长,一竖一点站腿上。” 学生很快会猜出 “是个‘处’字!” 接着教师进一步引导:“那你们能变一变字谜,让谜底变成‘外’字吗?” 学生经过思考会提出:“半个多,在一旁,一竖一点站边上。” 经过这样的互动讨论,学生此后便不会再混淆这两个字了。

  四、游戏巩固识字

  学生学过的汉字若不及时巩固,容易遗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巧妙设计游戏,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例如,学习合体字后,可设计 “摘苹果,找朋友”的游戏:将所学汉字的偏旁与部件分别写在半个苹果的图片上,打乱后贴在“苹果树”上;要求学生在限定时间内思考、判断,将能组成汉字的偏旁与部件配对,若能准确组成汉字并读准字音,就将“苹果”奖励给该学生。通过这样的游戏,不仅能让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还能培养学生快速思考与判断的能力。

  在当今信息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更新迭代。尽管方法各异,但核心目标始终不变——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这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途径,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熟练掌握所学汉字,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又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原本枯燥的识字学习变得有趣。最终,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不仅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掌握字义,还能学会独立探索、大胆想象,主动思考识记汉字的巧妙方法。如此,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也会变得更加轻松高效。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