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招预防脑血管疾病 |
脑血管疾病发病急骤,后果严重,但让人稍感宽慰的是,大部分脑血管疾病,可以通过科学有效的预防手段加以避免。揭东区人民医院医生教你预防。 一、健康饮食:为血管“减负增韧” 严格限盐 高盐饮食是高血压的明确推手,而高血压是脑卒中的首要元凶。将每日食盐摄入量严格控制在 6克以内(约1个啤酒瓶盖),警惕隐形盐(酱油、咸菜、零食等)。 优选脂肪 减少饱和脂肪(动物油脂、肥肉等)和反式脂肪(油炸食品等)的摄入。增加不饱和脂肪来源,如橄榄油、菜籽油、深海鱼、坚果(核桃、杏仁等)。 多吃蔬果 保证每天摄入 500克以上新鲜蔬菜和 200~350克水果。它们富含膳食纤维、钾、镁、维生素和抗氧化物质,能显著降低脑卒中风险。 全谷“当家” 用糙米、燕麦、全麦面包、玉米、薯类等全谷物和杂豆替代部分精米白面,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足量饮水 尤其是老年人要多饮水,避免血液粘稠。建议少量多次饮用白开水,每日约1500~2000毫升。 二、规律运动:血管的“活力源泉” 动则有益 目标是每周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跳舞等),或≥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或两者结合。 融入生活 利用碎片时间,如提前一站下车步行、爬楼梯代替电梯、做家务。 力量补充 每周进行 2~3次主要肌群的力量训练(如哑铃、弹力带、俯卧撑、深蹲等)。 循序渐进 中老年人或有基础疾病者,运动时从低强度、短时间开始,逐渐增加。 贵在坚持 将运动变成像吃饭睡觉一样的日常习惯。 三、坚决戒烟、限制饮酒:远离血管“毒弹” 彻底戒烟 吸烟(包括二手烟)是导致血管硬化、狭窄、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严格限酒 最安全的饮酒量是“0”。如果饮酒,男性每日酒精量应 ≤25克(约啤酒750ml,38°葡萄酒250ml,白酒75ml),女性 ≤15克。过量饮酒会升高血压、诱发房颤、损害肝脏、影响血脂。 四、管理体重与腰围:减轻血管“负担” 维持健康体重 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 18.5~23.9范围内。计算方式是:体重(kg) / 身高的平方(m2)。 关注中心性肥胖 男性腰围 <90厘米,女性腰围 <85厘米。腹部脂肪过多(“苹果型”身材)对血管健康的危害更大。 五、控制慢性疾病:拆除血管“定时炸弹” 高血压 它是脑卒中的“无声杀手”。务必遵医嘱规律服用降压药,即使感觉良好也不能擅自停药。努力将血压长期控制在 <140/90 mmHg(部分人群如糖尿病、肾病患者等需更低目标)。 糖尿病 高血糖持续损害血管内皮。通过饮食、运动、药物(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将血糖(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在目标范围。 血脂异常 定期复查血脂,将“坏”胆固醇(LDL-C)控制在目标值以下(目标值因人而异,由医生评估确定)。 心房颤动 这种心律失常极易在心房内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可导致脑栓塞。务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的抗凝治疗(如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等),预防卒中发生。 六、重视心理健康与睡眠:血管的“舒缓剂” 管理压力 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会升高血压、影响代谢。学习放松技巧(深呼吸、冥想、瑜伽等)、培养兴趣爱好、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 保证优质睡眠 成人每晚保证 7~8小时高质量睡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打鼾严重伴呼吸暂停)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需及时就医。 七、定期体检与风险筛查:早期预警 40岁以上人群,尤其有家族史或危险因素者,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体检,重点关注血压、血糖、血脂、心电图、颈动脉超声等。 牢记“FAST”原则,识别中风先兆:Face (脸),是否出现口角歪斜;Arm (手臂),是否一侧手臂无力或麻木;Speech (语言),是否说话含糊不清或无法理解他人言语;Time(时间),一旦出现以上任何症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吴 群 |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