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义和路南:一条药材街半个世纪的故事
发布时间: 2024-07-31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记者 蔡逸龙

●“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系列报道(189)



义和路南社区位置图。阿 龙 制图

义和路南鸟瞰。本文配照除署名外均由 郑楚藩 摄

榕湖路。

新兴学校。


望江北路义和路南社区段。

同德路。

义和路南社区居委会。




  从双溪明月公园出发,沿南河北绿廊西行17.905千米,到达望江北路同德路口,就来到新兴街道义和路南社区境内。2024年仲夏,记者一行走进义和路南社区,这是我们“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系列报道经过的第74个社区(村),也是进入新兴境内的第5个社区。


  义和路南社区位于新兴街道中南部,东北、东、东南邻上义社区,南临南河,与仙桥街道美东村、美西村隔河相望,西南与新兴南社区飞地港务片区以榕华大道为界,西与东郊社区相邻,西北与新兴南社区以榕华大道为界,北与义和路北社区以义和路为界。辖域面积0.37平方千米,人口13509人。


  改革开放,城镇化拓至榕华大道东侧


  义和路南地域,在南宋和元代,为县城东郊外一个小聚居地,有多姓聚居。明初,林姓一支从崎河村(今下义社区)迁来,逐渐壮大,地名遂称为顶崎河,至明末,已形成大族,以顶义和、上义和为村名。今义和路南地域,西北、北、东部多为上义和村属地,西南、南部部分为泗水村属地,清同治年间(1862~1874),郭姓一支创建甲东里后,今义和路南地域中南部部分地区,为甲东里属地。


  1957年1月,揭阳县的大型水利工程三洲拦河闸在南河中游动工兴建,依这个水利工程的建设蓝图,一并建设引榕干渠,从闸口北岸往东延伸,一直到达渔湖腹地,将南河清澈的淡水一路引至渔湖,灌溉农田,造福百姓。引榕干渠开挖线路从县城开挖新溪,征用南护城河和东护城河南段后,过东郊,由西南往东北方向开挖新渠,直达上义和,随后转为接近东西方向一路向东,伸向渔湖腹地。这条人工渠在今义和路南地域西北部。


  引榕干渠与县汽车站至南河汽车轮渡口的公路交会的地方,修建了一条钢筋水泥混凝土桥,据1990年《榕城镇志》载:“长30.5米、宽11.6米,在城东师范前。”


  引榕干渠虽然在这里过境,但这里仍是上义村的农田,干渠的水主要用于农业生产的灌溉和农村农民生活用水。


  真正由千年农田变成城镇楼房,是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而来的。


  1980年8月,县工业公司与汕头市抽纱进出口公司合资联营筹建揭阳棉纺厂,选址于南河汽车轮渡东侧的东郊村泗水,当年底开始征地工作,隔年11月正式破土动工。1983年11月正式投料试纺并获得成功。1984年起,开足3万锭,初步形成了一定生产规模。自此,“三万纱锭”成为这家企业响亮的别名,其知名度,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榕城人几近家喻户晓。


  1985年,“三万纱锭”厂门口的那条由北河大桥到南河汽车轮渡口的公路,拓建为长2180米、宽30~36米的混凝土路面市政道路,分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及绿化带。路随后被命名为榕华大道,是揭阳县第一条以大道命名的城市主干道。而揭阳师范前的那座桥,也相应进行拓宽改建,并被称为榕华桥,是其时的榕华大道上唯一 一座钢筋混凝土桥。


  一条药材街,成为一个新街区美称


  跟着榕华大道的建设,一个个行局和企业也迁到大道的东侧落户。上义村通往榕华大道的村道,在两旁迎来一个又一个企业落户后,扩筑为水泥路,并被命名为义和路。几年间,一幢幢高七八层的居民楼鳞次栉比地建了起来,井然有序地耸立在义和路南北两侧,形成一条条街巷,不久,这些依义和路的名字,被命名为义和路北一巷二巷三巷、义和路南七巷八巷九巷乃至十三巷十四巷,所在的居民楼则被编为1座2座3座,直至29座30座31座,数量之多,在其时的揭阳县城,令人叹为观止。


  在榕华大道榕华桥南桥头东侧,县工业局、二轻工业公司、电机厂、造船厂、钟表厂相继征地建设职工住宅区,通往东湖农场的村道两旁的田园不几时就变成了一幢幢崭新的楼房。


  从榕华大道榕华桥南桥头至东湖农场的村道,在一个个企业和一幢幢楼房建起来后,也相应拓宽建设为城镇次干道,以始终点名称命名为榕湖路。


  80年代中后期,一家家中药材店在榕湖路相继落户,经营批发、零售中药材生意,几年间,迅速形成县城一个较为大型的中药材市场。据义和路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朱伟明回忆,刚开始时,这条路有中药材店二三十家,到90年代最昌盛时,路两旁的中药材店,达到二三百家。


  榕湖路所处位置交通便捷,西抵榕华大道,货车可从大街迅速开上公路,直达县内乃至潮汕各地。大街上,白天车水马龙,各家药材店批发采购、发货验货井然有序,有时候夜晚上也有货车运货抵达。


  县内各地甚至潮汕各地的医药部门,都来榕湖路采购中药材产品。榕湖路不几年间成为县城一条名字被叫得响亮的中药材专业街,被称为药材街,简称药街。而榕湖路的名字,反倒显得比较生疏。


  设区建街,诞生了新社区


  就在改革开放前几年建设中,揭阳县城城市化东拓较为迅速,一大批非农业人口迁到新兴路及进贤门市场周边一带落户,为适应人口的管理需要,1983年1月,榕城镇在东环城路以外增设新兴办事处(镇政府派出机构,类似今社区居委会)。


  随着城市化向榕华大道东侧拓展,大批非农业人口迁来这片新居民区入住,成为其时的城镇东隅的新居民。新兴办事处的人口大大增加,成为县城几个办事处中人口较多的一个。


  1991年12月7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揭阳市、县级榕城区。随着行政区划的调整,1992年6月2日,榕城镇析为榕华、新兴、中山、西马和东山5个街道,新兴街道辖原新兴办事处和东郊、上义、下义3村。历经80年代城市化的拓展,迁入原来的新兴办事处的非农业人口已经超过两万人,辖域从东风河至五七桥,涵盖了3村周边区域。7月20日,经榕城区人民政府批准,原镇辖办事处改称居民委员会,原新兴办事处一分为四,改置为新兴南、河南路、义和路北、义和路南4个居委会。


  义和路北、义和路南两个社区以义和路为界,两社区与新兴南社区以榕华大道为界,各自管理新兴街道辖域内的非农业人口。


  义和路南社区居委会随后在榕湖北四巷3座一楼挂牌办公。义和路南得名于义和路,以方位命名,是一个4字政区标准地名,但市民和一些政府网站也将其省称为义和南、义南。记者在民政部行政区划网站和国家统计局网站上查到,登记于这两个网站上的名字是义和南社区,行政区划代码为445202002004,城乡分类码为111,表示该社区为主城区。


  成为区和街道行政中心


  新兴街道设立后,街道党政机关办公大院设于榕湖路中段北侧,义和路南社区成为街道办事处驻地,社区居委会与街道机关办公大院的直线距离仅150米。


  1995年,新兴学校在义和路南社区开建,当年9月开始招收新生入学。这是一所新兴街道设立后建设的小学,也是义和路南社区辖域内的一所小学。


  1996年2月23日,榕城区新的机关办公大院在南河北岸、揭阳棉纺厂东侧建成,区五套班子机构和有关单位搬进区机关办公大院办公。义和路南社区成为区委区政府驻地,社区居委会与区机关办公大院的直线距离仅250米。


  1996年9月25日,榕华大桥建成通车,从义和路南社区通往仙桥、梅云的车辆,自此不再搭乘汽车轮渡,就可从家门口直接上桥直达南河南岸。


  不久,区机关办公大院北侧通往渔湖的规划十一号路,在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中,扩筑为六车道市政道路。2002年,这条城市干道被命名为望江北路。


  城市化的步伐由新兴东路向南快速拓展至五七桥至东湖农场一带,崛起了一座座机关办公大院和一座座住宅小区。随着非农业人口的大量迁入,义和路北、义和路南两个社区的人口成倍快速增长。为适应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趋势,1997年6月,榕城区批准新兴街道在义和路北、义和路南两个社区的东部划设一个新社区,来化解两个社区面临的人口增长压力。因新社区位于新兴街道的东部,遂命名为兴东社区。


  至此,原由义和路北管辖的位于义和路南部、上义村东部的非农业人口,划归兴东社区管辖,义和路南社区辖域有所减少。


  2002年,社区东部的市政道路东一路口至北河道路拓建为水泥路面,并被命名为同德路。


  凝心聚力,服务高质量发展


  义和路南社区设置至今已逾30年,作为区、街道党政机关的驻地,社区“两委”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方面,都做得比较扎实,近几年,在创建文明城市行动和平安建设中,也发挥出了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带领社区群众一起为“创文”和平安建设出力。


  在谈到当下的服务“百千万高质量发展工程”建设,朱伟明介绍,义和路南社区将以党建为统领,一盘棋统筹聚力,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探索形成以街道、社区、居民、法律顾问、社会组织五方协同的治理模式。近年来,社区已实现议事进网格、楼道,针对居民群众反映的问题,通过一事一议一处理一反馈议事机制,有效解决居民难事、急事、要事。多方筹集资金修缮辖区路面及下水道,创建社区社会治理网格化,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做好社区居民医保、农保及困难家庭等民生工作,通堵点、解难点、治痛点,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对于如何服务高质量发展,朱伟明说,将努力以“三颗心同谋发展”:一是注重资源整合,“实心”实践。将依托公益组织、专业力量等社会资源,开展老中青年人群文明创建社会实践活动,推动多元主体参与和协作,深入社区进行关爱残疾人健康宣传,开展妇女儿童之家好书分享会、潮曲欣赏会等活动。二是突出思想传播,“尽心”实践。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理想信念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区建设中;慰问老党员,收集红色旧事,感悟红色精神;依托网格群、党员学习群,发布学习音频、党课微视频等,拓展党史学习教育载体。三是坚持治理网格化,“暖心”实践。由社区党支部书记担任网格长,骨干党员担任网格员,开展网格化管理服务,以贴近民情、服务群众为重点,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关切困难家庭生活状况及残疾人心理健康,切实排忧解难暖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