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系列报道(194)
黄立坤(1901~1978)。郑楚藩 翻拍
黄立坤故居位置图。阿 龙 制图
黄立坤人物雕刻作品之一。资料相片
黄立坤人物雕刻作品之二。资料相片
黄立坤作品“和平鸽”。资料相片
黄立坤故居。郑楚藩 摄
揭阳榕城石雕厂位于今榕华大桥北引桥下西侧。郑楚藩 摄
揭阳石雕是一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美术品,是别具一格的建筑装饰艺术,被广泛地应用于祠堂、庙宇、民居等。在新兴街道东郊社区泗水村有这样一位石雕艺人,其雕工精细,富有潮汕石雕之传统风韵,后又潜心钻研人物雕刻,雕刻的人物形神兼备,于同行中脱颖而出,驰名潮汕,还被选为“首都十大建筑”工程的建筑工人进京工作,这位石雕艺人名叫黄立坤。
2024年夏,我们“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采访组来到榕城区新兴街道东郊社区泗水村,采访黄立坤后代,了解这位石雕艺人的从艺经历。
天资聪颖,勤学苦练铸就石雕技艺
石雕,作为一门传统工艺,以花岗岩为材料,铁锤、凿子为工具,从大而小,从外及里,从粗到细,层层遍遍,精雕细刻,通过各种艺术处理,作出立体雕、浮雕、线雕、影雕等,作品以造型优美,形神生动,气质浑厚,古朴庄严为特点而闻名于世。
揭阳石雕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源于唐代,兴盛于明末清初,留下了许多传世精品,闻名遐迩。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修建的翁梅斋墓,墓前石翁仲及石马、石羊等栩栩如生,雕工精美,冠绝一时,足见其时揭阳石雕已有相当水平。
1830年前后,揭阳石雕业十分兴旺发达,当时涌现很多石雕艺人,以黄执、谢喜最负盛名,他们所雕的人物、山水、飞禽走兽、花卉雕工精细,造型优美。其时刚好潮州府兴建安济王庙,向各县招聘石雕艺人,黄执、谢喜以其技艺高超而被聘用,他们负责雕刻壁上的腾龙,所刻的石龙形态逼真,精美绝伦,备受各界人士的好评。黄立坤正是石雕大师黄执传人。
黄立坤(1901~1978),出生于榕城东郊泗水村,其祖父及父亲皆从事石雕工艺,因而,黄立坤自小便在父亲黄开福身边,于打石声中饱受艺术熏陶,不满10岁便师从黄执一派学艺。由于黄立坤天资聪颖,又勤学用功,15岁时便能独立承揽石雕工件,其所雕花卉鸟兽,雕工精细,形象生动,富有潮汕石雕之传统风韵,颇受人赞誉。
小有名气之后,黄立坤又虚心进取,精益求精,认真体察社会及自然界,从中获取多姿多彩之形象美,又认真揣摩前辈之艺术传统,从榕城周厝祠等处的传统石雕中吸取教益,用以精进自身雕刻技艺,不久便以作品形神兼备于同行中脱颖而出,驰名潮汕地区。
名扬在外,受邀雕刻志士纪念像
民国初年,西风东渐,受西方“田园城市”思想的影响,城市公园成为市民闲暇休憩和游玩的理想场所,于是建设城市公园被当时国内各大城市纷纷效仿,掀起一股建设公园的热潮。其时的汕头只有中式园林,如崎碌的“海天春”、德国领事署内的小花园、旧道署前的第一公园、福音医院对面烟墩地的张园等几处,且都是私人性质,没有对全民开放。
1921年汕头市政厅成立后,为改善城市环境,也效仿西方园林建设,开始着手筹建城市公园,中山公园遂于1926年9月15日奠基,随后持续投入建设,1928年8月28日开园,至1934年公园的结构规模基本形成,成为市区的“绿肺”和市民休憩娱乐的重要场所,是当时全国规模和影响较大的城市公园之一。
1932年6月25日,在筹建中山公园委员会第42次执委大会上,时任汕头市长翟俊千提议,在中山公园择地为清末革命志士宋少东建纪念亭(最终建成纪念石像)。据了解,宋少东为辛亥革命志士,追随孙中山投身革命事业,曾参加广州起义,20世纪20年代后期,宋少东为广东治河委员会潮梅分会委员,后长年居住于汕头市,其为官清正廉洁,为人称道,晚年更是家境清贫,于民国二十年(1931)在汕病逝。
彼时,黄立坤受雇于汕头许合利石铺,应邀雕刻宋少东立式全身像。经过数月的人物形象揣摩、设计、精雕细刻,黄立坤终完成宋少东石雕像,人物形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堪称精品。雕像立于中山公园正门西侧、现馆花宫门前大舞台,名“宋少东纪念像”,据说雕像揭幕之日,宋少东之女目睹石像,有感于石雕形象真如其父,触景生情,不禁失声痛哭,足见黄立坤雕刻技艺之精湛。可惜,该石雕像后来被毁,现已不复存在。
巧手雕琢,人物雕像展名人劳模风采
1949年,黄立坤于榕城东门开设石雕店,经营石雕工艺品。新中国成立初期,黄立坤任揭阳县石器公会主任,其时,除日常雕刻营业以谋生之外,黄立坤也反复揣摩雕刻各道工序的技巧,对石雕达到如痴如醉的程度,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双手雕刻出有生命、有灵魂的石雕作品。
同时,受雕刻宋少东纪念像的触动,加上内心对人民领袖、英模人物等深厚的崇敬和热爱之情,黄立坤立志要在人物雕像上有所作为,于是他用心观摩,多方搜集人物资料,反复摸索试验,精心雕刻了列宁、斯大林、孙中山、毛泽东、朱德、彭湃等人物像,以独特的方式致敬名人,并为揭阳县劳动模范汪汉国、林炎城等雕刻造像,希望通过艺术的力量,为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劳动者留下永恒的记忆,以先进为榜样、以形象为载体,塑造劳模之美、致敬劳动之美,弘扬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
在黄立坤的巧手雕刻下,不少富于思想性、艺术性的作品频频问世,其中黄立坤以10年时间精雕细刻的毛泽东石雕像,尤为让人惊叹。据黄立坤小儿子黄亚六介绍,该石雕作品高1.2米,用麻石雕作,人物表情生动、形象魁伟,展示了一代伟人的风采,见者无不称赞黄立坤的巧艺。“可能父亲身处动荡年代,特殊的生活经历和生活背景,让他对毛主席有着很深的感情,因此在日常雕刻中,父亲一直想要创作一些作品来表达自己对祖国的情感、对毛主席的热爱。”黄亚六回忆说。
此外,在黄立坤创作的石雕作品中,其于抗美援朝时期创作的“和平鸽”作品也是精美绝伦,堪称精品。据黄亚六介绍,该作品立意深远,经父亲手工精锤细凿而成,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和平生活的祈盼,作为潮汕民间传统石雕工艺美术品,被揭阳县、汕头地区文化部门选送参加广东省美术展览,深受各界人士好评。
工艺超群,参与“首都十大建筑”工程
1958年,为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在党中央和毛主席亲自领导下,政府决定在首都建设十大国庆工程(又称“首都十大建筑”),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新面貌及实力。考虑到当时国家财力物力有限、工期紧张以及各种其他困难,经过反复讨论研究,“首都十大建筑”最后确定为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全国农业展览馆、北京火车站、北京工人体育场、民族文化宫、民族饭店、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和华侨大厦。
1958年9月5日,时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副市长万里召集北京1万多名建筑工作者开会,作关于国庆工程的动员报告。建设“首都十大建筑”,除了组织北京的34个设计单位之外,还邀请了上海、南京、广州等地的30多位建筑专家进京共同进行方案设计,涉及政治、文化、展览、酒店、交通、体育等多种建筑类型。建设过程中,全国18个省市和中央有关部门派来施工队伍,提供物资,承接任务,每天有1.4万多名建设者活跃在工地,累计有30万人轮流参加了工程建设。
1959年4月,黄立坤作为能工巧匠,被选为参与“首都十大建筑”工程的建筑工人,与石匠杨祥音等进京工作,负责钓鱼台国宾馆大门大理石嵌砌工程,按时按质完成施工任务,工地党委深感满意。赴京时,黄立坤还携带了自己精心雕刻、最为满意的毛主席石雕像敬献给毛主席,其时,黄立坤由工地党委陪同,见到了陈毅副总理,并将毛主席石雕像交由副总理转献给毛主席。期间,陈毅副总理谈笑风生,深表谢意,并问道:“老同志,雕刻这座石像花去多少工时?中央可以补偿您。”黄立坤表示分文不要,这是他对毛主席的一点心意。事后,中共中央办公厅曾专函致揭阳石雕厂,对黄立坤予以表扬,之后《汕头日报》以《老石匠的心》为题,报道了黄立坤上京献雕像之事,成为民间一大美谈。
从1958年9月确定国庆工程的建设任务,到1959年9月新中国成立10周年前夕,“首都十大建筑”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建成竣工,成为中外城市建筑史上的奇迹。时至今日,这些建筑仍傲然矗立,气势恢宏,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见证着一个伟大民族众志成城、万众一心追求美好未来的壮志雄心和无与伦比的热情。而黄立坤和杨祥音等人作为揭阳民间石雕艺人,能够参与国家重大工程的石雕创作,彰显了揭阳石雕工艺的精湛和揭阳石雕工匠的家国情怀。
锐意创新,新型揭阳石狮驰名海内外
揭阳石雕以精美而传世,以细刻繁雕而见长,尤其是在50年代中期,揭阳县石雕厂建立,吸收了黄立坤等技术骨干,使得揭阳石雕空前繁荣,留下了许多传世精品,名闻遐迩,饮誉海内外。
黄立坤曾任揭阳县石雕工会主任、政协揭阳县第三届委员会委员、汕头地区文联委员。
新一代石雕艺人在黄立坤等的带领下勇于进取,锐意创新,创作手法呈现多样化,圆雕、浮雕、通雕、线雕、沉雕、影雕等多种技法并存,雕刻工艺从粗犷古朴到繁褥精致,从造型抽象、形象到顾盼有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各种石雕人物、动物、果品佳作频频问世,其中以石狮雕刻最负盛名。石雕艺人们继承本县石狮毛卷秀美、口含滚珠的传统,吸取北京石狮骨骼感强、线条概括、造型威武、气魄雄伟之特色,创造出了艺术感染力更强的新型揭阳石狮。揭阳石狮品种繁多,有坐狮、卧狮、母子狮、戏球狮、匾额狮、楼梯狮、墓前狮、书夹狮等,大的高超2米,小的不过数寸,兼备艺术价值与使用价值,备受海内外欢迎,香港永隆银行、永兴银行等公司争相购买揭阳石狮并摆置于公司门口。
20世纪70年代末,揭阳石狮更是走出国门,远销英、美、法、日、泰、科威特、塞浦路斯、加拿大、新加坡等30多个国家与地区,成为海内外公园、别墅、大型建筑物的重要装饰。其时,香港报纸曾撰文对揭阳石狮作了浓墨重彩的介绍,给予很高的评价,称赞:“揭阳石狮,雄踞五洲。”
揭阳石雕艺术,传承千年而不衰,离不开像黄立坤这样一代又一代工匠艺人的智慧匠心,以及他们一直坚守工匠精神,让揭阳石雕工艺历久弥新、辉耀世界,也映刻着揭阳这座岭南水城的历史与文化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