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乐见青少年爱逛博物馆
发布时间: 2024-12-13 来源: 作者:

李方向


  打卡线下展览、购买博物馆文创、分享看展体验……社交媒体上,“博物馆热”持续升温。逛博物馆成为青年学生的一种休闲、社交、生活方式。


  博物馆是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见证。以前,博物馆展示形式简单枯燥,一件件文物静静地躺在博物馆内,公众很难马上认识到“走进博物馆”的意义与价值;即使花钱请了导游讲解,也很难与公众形成良性互动。


  而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爱逛博物馆,很多家长也会选择带孩子到博物馆参观学习。据统计,今年截至11月28日,国家博物馆观众累计预约已达630.9万余人次。湖北省博物馆去年国庆期间,23岁以下的入馆游客就成了假日旅游的“主力军”,几乎占了游客的一半,其中最多的就是 “00” 后。某短视频平台《2023博物馆数据报告》中显示,“00” 后中爱看博物馆相关视频的人,相较其他年龄占比更大。


  青少年为何爱逛博物馆?笔者百思终得一解:博物馆改变了呆板和一成不变的做法,主动向青少年靠拢,不仅借助新技术,实现文物的声光化电表达,使文物更有亲近感和亲和力,也积极开发各种紧跟潮流的文创产品,与青少年兴趣品味合流。而且不少博物馆也在不断举办异地文物展,为观众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文化新体验。而且与看演出、听音乐会等其他文化活动相比,逛博物馆的开销实在“物美价廉”,既能收获知识,又能和志同道合的好友讨论交流,还能分享精美的文物照片。当青少年逛博物馆的消息借助社交媒体传播开来之后,更多青少年发现了新乐趣,进而促成了青少年逛博物馆潮。可以说青少年爱逛博物馆是良性互动的结果,更是一场双向奔赴。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也更加重视孩子的文化熏陶,愿意带着孩子到博物馆参观学习,在真实的环境里加深孩子对教科书里知识的理解。


  博物馆不是用来作摆设的,馆藏文物只有公众观看了才能展现其价值和潜在的教育意义。为此,要将青少年爱逛博物馆成常态持续下去,博物馆不能仅限于目前的做法,还要继续守正创新紧扣青少年的脉搏,紧跟青少年兴趣品味变化做到同频共振,推出更多适合年轻人的产品与服务,实现多方共赢。而青少年到博物馆也必有所获,也会将收获融入知识和记忆,更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的传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