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寒雪
蟹是美味,无人反对,蟹的鲜美人人喜爱。秋高气爽,稻米飘香,也是吃蟹好时节,不分雅俗。秋天盛产螃蟹,那是蟹正肥的季节,因此有了七尖八团,七月里吃尖脐(雄),八月里吃团脐(雌)。每逢到了金秋十月,虾肥蟹美,家里总要大吃几顿,公蟹吃膏,母蟹吃黄,全家共食秋蟹。
吃蟹的历史源远流长,宋代美食家苏东坡就写下了“不到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的诗句。不吃螃蟹就是对肚子的辜负,这种说法虽然夸张,但也说明了他是喜蟹之人。苏轼当年与秦观、王巩、孙觉雅集文游台,留下了“香莼紫蟹供杯酌,彩笔银钩入唱酬”的诗句。宋代张俊进献给高宗御筵蟹酿橙,后来成为宫廷名菜之一,也成了杭帮菜的代表。明代朱元璋吃到螃蟹,蟹的鲜香让他欲罢不能,连连夸奖螃蟹为“天下第一美味”。
蟹的做法很多,以清蒸为最佳。袁枚在《随园食单》谈蟹:“蟹宜独食,不宜搭配他物。最好以淡盐汤煮熟,自剥自食为妙。”但有的地方独特的做法也堪称一绝。汪曾祺说:“醉蟹是天下第一美味。高邮湖蟹甚佳,以作醉蟹,尤美。”醉蟹就是用酒腌制螃蟹,可谓是独树一帜。还衍生出了蟹黄豆腐这道名菜。豆腐加上蟹黄,入口即化,唇齿留香,也是一道美味。
蟹肉鲜美,但性寒,不宜多食。《红楼梦》里就有大观园中秋吃蟹作诗的雅事。品蟹时凤姐吩咐:“螃蟹不可多拿来,仍旧放在蒸笼里,拿十个来,吃了再拿。”还特意吩咐蟹不可多吃。
吃蟹,当时是上层社会的风雅之事。后来随着吃蟹的普及,甚至还出现了《蟹谱》《蟹经》《蟹略》等书,足以说明人们对蟹的喜爱。
汪曾祺先生这样描述吃蟹:菊花开的时候,青壳白肚、黄毛金钩的青蟹,背在水里闪青的光,放在桌上,八足挺立,双螯腾空,脐背隆起,威风凛凛,清煮或清蒸后翻开红通通的壳子,叠金交玉,黄是黄,白是白,还没吃就是一种奇妙的享受。蟹肉鲜美人尽皆知,但吃蟹的麻烦有目共睹。吃蟹讲究仔细,总是慢条斯理,蟹身、蟹钳、蟹腿,一点蟹肉都不能糟蹋,全程小心翼翼,最终蟹肉分离。
蟹味鲜美,即使是一碗普通的清水面,上面铺满了蟹黄蟹肉,捞一捞,蟹油让面条锃锃发亮,蟹的鲜香扑鼻而来,夹住面条就往嘴里送,一股浓郁的鲜香直冲脑门,吃上几口便觉得人间至味也不过如此。后来离开家乡多年,一直怀念过去的味道。我曾有幸吃到蟹酱,就是腌制的蟹肉,打开一看,黄澄澄的蟹油铺在上面,垂涎三尺,立马想到了小时候的蟹肉拌面条。一碗粥面,加进一两匙蟹酱,提升了鲜味,也提升了内心的愉悦感。其实我觉得还是鲜蟹好吃,蟹吃的就是一个鲜字,平时若是无菜,用来解解馋也是极好的。
“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动手掰开肥蟹时,满满的蟹黄蟹肉,蟹的鲜香直冲脑门,持蟹把酒,畅谈人生乐事,岂不快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