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 丝
我是典型的中国胃,对西点的兴趣不大,惟有菠萝包除外。刚烤出来的菠萝包,覆盖着一层格子状的厚厚酥皮,圆鼓鼓的样子,像是中世纪骑士身披的黄金铠甲,里边的肌肉蓄满了力量。酥化的蛋皮,松脆得只要轻轻一动就会碎裂开来,吃到口中,与绵软又不失嚼劲的面包,组合成了香甜迷人的叙事效应,犹如人间烟火,于唇齿间璀璨绽放,标识着另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和许多同时代的小孩一样,我对菠萝包的好感,源于童年的愉悦味觉记忆。旧时国营糖烟杂货店都有菠萝包卖,用一只白纸袋封装,上面印有一列火车的图案,原是供应火车上的旅客临时充饥的方便食品。但嘴馋又缺少吃食的小孩子,皆视为美味中的奢侈品,平时很少有机会能够吃到。只有每年春秋二季学校组织的郊游,父母挨不住小孩的软磨硬缠,才会买一两个菠萝包,让小孩带去作为郊游的午餐。
其后西饼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街头,菠萝包是最基本的西点。其妙处,是既可以作为主食,也可作为磨牙的点心。有时独自到外面穷游,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吃饭,或者到图书馆看书,一个菠萝包,一瓶矿泉水,就能解决问题。若是午后几个朋友在一起喝茶,口舌寡淡,腹中微馁,用菠萝包作为茶点,也比纯英式下午茶更为称心遂意。菠萝包的个头不大不小,吃一个刚刚好,既不妨碍稍后的晚餐,又能借其扎实的口感,暂时止住了饿意。菠萝包就是通过无数这样的细节,实现了对食客的征服。
菠萝包并非只有口感单一的吃法。把新鲜出炉的菠萝包从中间划开,放入一块牛油,利用面包的余温,把牛油焐至半化,咬一口,徐徐流出的牛油,溢满了嘴角,质地疏松的面包在黏糊糊的牛油浸润下,也更显香软,是非常美妙的搭配。“菠萝油”要趁热,现夹现吃,才能体验到牛油如岩浆奔淌的味觉效果,加上松化的酥皮,随着牙齿的咬动,也如同山体上剥离的碎石,纷纷往下落,会令人手忙脚乱,不知道该用手接哪一部分。由此被进一步放大的食趣,也只有吃过的人,才能深悉这个微小的秘密。
往菠萝包里夹入猪扒,做成菠萝猪扒包,是澳门当地著名的吃食。本来做猪扒包,用的面包是特制的,讲究外脆内软,味淡微咸,麦香浓郁,与嫩滑多汁的猪扒搭档,一道冲击口腔,取悦味蕾。但后来有人发现,用松软香甜的菠萝包配上猪扒,也很出彩,咸甜交织的口感,轮番在舌尖上交错演绎,让人满嘴飘香。于是混搭成功的菠萝猪扒包,遂成为市井传奇美食,很多访澳的游客,会在专卖猪扒包的店前,花数小时排队,就是为了一尝菠萝猪扒包的专属味道。
餐蛋菠萝包也是很充满诱惑力的组合。“餐”是把罐头午餐肉起出,切成薄片,用油煎至两面焦香;“蛋”是煎鸡蛋,又以蛋白全熟,蛋黄不凝固的溏心蛋为佳。这种吃法,是从风靡粤港的餐蛋面脱胎而来的。咸香的午餐肉,与口感柔滑的煎鸡蛋,裹放在热腾腾的菠萝包里,其诱人色泽与饱满度,就已先占了上风。入口即化的溏心蛋,会令吃的人不由自主地加快速度大口吞食,生怕半凝固状态的鸡蛋会不受控制而随时流走。而经此传达出的满足感,也为现代时尚生活提供了形象更为丰满的城市气韵。
另外,菠萝包也很随性百搭,不论与冷热饮料搭配,都能君桴臣鼓,合作无间。从最简单的水到果汁、茶饮、咖啡、牛奶,都可以组合出不同的味道。像在铄石流金的夏季,配一罐冰冻的汽水,会是很不错的选择。到了寒风刺骨的冬天,用一杯热乎乎的奶茶吃菠萝包,就再好不过了。我经常想象自己老了以后的场景,是于暖暖的冬日下,临窗手捧一部《史记》而读,旁边摆一壶茶、一个菠萝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