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杰纯
我时常在下班后驻足于书房的那扇落地窗前,静静地看着窗外人来人往,街道在黄昏中渐渐沉寂,橘黄的路灯倏忽地亮起,心中不由想起苏轼的那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然而,在这纷繁复杂的尘世大舞台上,我们身兼数角,却往往忽略了内心深处那份最纯粹、最真挚的渴望,忘却走自己的路,活出真实的自我。
很久之前,我便为寻找真我,踏上了一段段旅途,无数次对生命进行着探索与寻觅。毫不夸张地说,每一次启程,都仿佛像逝去的魂灵站在棺木之前,对生命的过往进行深深的凝视。而我如今亦是走自己的路,书写着前人未完的故事,只要乐意,偶尔还可以唱唱别人唱过的歌……
犹记得十多年前的阳朔之行,青山如剑,漓江之水如绸,悠悠流淌,这是大自然最温柔的笔触。我行走在这画卷之中,那些背包客那些江夫仿佛都是这里的注脚,我突然领悟:背包客如风般不羁,脚步不停,每一个驿站都只是暂时的停留,再美的风景也只能成为他们人生记忆中一抹淡淡的色彩;那些江上撑着竹排的江夫如临水的青山,这悠悠的江色是他们一生的底色。飘扬在江面上的他们的歌声,粗犷而深情,随着清波轻轻荡漾,悠悠晃晃也是一生,他们都走着自己的路,没有遗憾,没有对错,选择了,就是一生。
或者我的旅途,亦如此。于是,我学会了在行走中放慢脚步,去感受那些被日常琐碎所掩盖的美好;我学会了在风景中寻找自己,让山川河流、风土人情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遇到过形形色色的人与事。但无论如何,我始终坚信,最重要的是坚守内心的纯真与热爱,走自己的路,活出自己的色彩。因为,我深知,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于外界的认可,而在于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一直很喜欢这一段话:“我有很多面,你看到我哪一面,你就配哪一面,至于你怎么看我,真的无关紧要。”我深以为这是一种超脱的人生态度,是对个性多样性的深刻理解和尊重。人生想要过得轻松,便要学会做减法。减少焦虑内耗的想象,减少费力不讨好的行为,减掉虚假、麻烦、不合三观的人。这不仅是生活智慧,更是对自我的深度关怀。如王维笔下的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空山,在心底的“空山”中,我们可以放下所有的防备和伪装,与生命进行最深沉的对话。如杨绛先生说的:“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学会放下那些不必要的负担,才能轻装上阵,享受生命的美好,才能更深入地探索自己内心的宇宙,感受那份宁静与力量。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只有一次,人生苦短,何不放纵一点?去追求那些真正让自己心动的事物,何必顾忌他人的眼光与口味。去活出自己的色彩,更活出自己的深度,感受生命的无限可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真诚地活过,无畏地爱过,无愧于心,珍惜每一刻,走好自己的路,才是对生活最好的诠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