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分辨率:102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返回揭阳新闻网
新闻报料:8276111 广告联系:8210420
 相关新闻
·清明假期首日全国交通…
·中国政府关于反对美国…
·产城融合发展让城市生…
·以产业兴旺激发乡村振…
·切实保障工业生产和居…
·为揭阳肿瘤学科发展注…
·严控山火发生,营造安…
·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创…
·清明访绵山
·中柬云壤港联合保障和…
·“我看到了未来,它不…
·市场担忧加剧致欧美股…
·浪费之风务必狠刹
·中国国际救援队在缅甸…
·特朗普宣布将再给予T…
·俄军精确打击乌军与西…
·活力创作 多元表达
·诗书合璧 尽展地…
·墨韵生香
·佳作赏析
·鼻烟壶的工艺之雕刻
首页揭阳日报PDF版
这里,是介子推忠孝故事的发生地,也是清明节习俗的发源地——
清明访绵山

时间:2025/4/6

  清明时节的绵山,春雾如轻纱漫卷,笼住嶙峋的崖壁与苍松翠柏。这座横亘于山西介休市的太行山支脉,因承载着跨越两千六百多年的忠孝传奇,成为寒食清明习俗的精神图腾,被誉为“寒食清明之源”。

  今年是介休举办寒食清明主题活动的第十八个年头。4日上午,“乙巳年寒食清明缅怀先贤朝拜大典”在绵山风景区介神庙开启仪式。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为感受“寒食清明之源”的文化氛围,已早早围在介神庙前。“请向先贤致敬,行三鞠躬礼。”随着绵山风景区讲解员李文进铿锵有力的致辞,人们鞠躬肃立,缅怀晋国名臣介子推。

  放眼远眺,介子推与母亲的塑像高踞龙脊岭,俯瞰群山。碑刻间镌刻着诸多朝代的古文记载,引得游人驻足诵读。

  遗迹·历史的回响

  绵山寒食事,相传已久。春秋时期,介子推追随晋文公流亡十九年,途中“割股奉君”以救其性命,在其继位后不求功名利禄,携老母归隐绵山。晋文公为请其出山,下令焚山三日,不料介子推与母抱柳化烬于绵山,留下“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的历史绝笔。因悔恨焚山之举,晋文公下令禁火寒食以寄哀思,相传寒食节由此肇始,后逐渐与清明节气交融,演化为祭祖追思的民俗符号。

  如今,山中的介神庙、介公墓、避火洞等成为游客参观凭吊之处,介子推忠孝仁义的故事和品德被越来越多人所熟知。

  从介神庙出来,爬四五百阶石阶,就来到介公墓。碑亭、碑座、石像、石兽……介公墓的环周静谧而厚重,让人瞬间百感交集。墓前有石碑十余通,镌刻着历代文人追怀介公的诗文,赞其“忠孝清烈”之道。

  “介子推传说”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杜国华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末绵山风景区开发时,研究者根据碎石块在荒山野草中发现了介子推的衣冠冢,推测其是明代所立。还有介公墓前方的柳树,也相传是晋文公赐名的“清明柳”遗迹。

  在墓前的供台上,有一些折柳枝,每年清明前后,都有人来此献上柳枝以表纪念。记者观摩碑刻之时,恰巧风吹过树林,涛声阵阵,似介公跨越千百年传来的回响。

  习俗·仪式的共赏

  对于绵山周边的百姓来说,寒食清明之时是一定要来祭拜介公的。每家每户蒸好“子推燕”,带到介子推子母塑像前,一方面是为祭奠介公,另一方面也是将介公视为福神,讨个鸿运。

  《东京梦华录》中记载:“用面造枣飞燕,柳条串之,插于门楣,谓之‘子推燕’。”在介休,“子推燕”是寒食节中最具代表的食品。“柳与‘留’谐音,燕在山西介休方言中读作‘念’,意为‘留念’。”杜国华说,百姓希望介子推像燕子一样飞上天,也有期盼他回家之愿。

  在绵山脚下的介休市绵山镇兴地村,村民马芝英开店做“子推燕”已有十一年了。“祭奠介公一般要12个‘燕子’,我会为顾客摆好,每四个‘燕子’为一盘,组成一个‘品’字。”马芝英说,最近两天已卖出近千个“子推燕”,很多外地游客也专程前来购买。

  唐大历年间,唐代宗敕“寒食通清明”后,清明节便被赋予了更深厚的文化内涵。宋元之后,多数地区将寒食节和上巳节与清明节合为一节,寒食节的祭扫坟墓和上巳节的春游踏青习俗被保留下来,清明节习俗也由此更加丰富多样。

  在绵山游客中心上空,一只只风筝在天上飘摇。介休风筝俱乐部负责人刘俊义说,他们有20余人来此放风筝。放飞风筝既是寄托对先人的哀思,也祈愿带走秽气。“这是对传统的延续和传承,还能增强游客在绵山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感。”刘俊义说。

  文旅·古今的延绵

  在绵山风景区内,记者偶遇了上海游客何女士一家,正在赞叹介子推的故事。“我们就是因为寒食清明文化而慕名来到绵山的。”何女士说,印象最深刻的是介神庙前的8个碑柱,分别写了“忠孝仁信、礼义廉耻、慈俭温良、谨让谦和”十六字箴言。

  清明假期,有很多学生来此研学。孩子们在介神庙前诗朗诵,在介子推子母塑像旁听故事,还用柳条编花环。陕西省榆林市吴堡县曲水画舍带队负责人辛海波告诉记者,该团队有49名小学生,想让孩子们在寒食清明文化的发源地感受传统文化。

  “作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绵山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也有秀美的自然景观。”绵山风景区导游部副经理续晓婷说,绵山越来越成为清明假期出行的热门目的地。

  山石奇观,幽幽峡谷,潺潺涧水,灵动生物……均是绵山秀色。“这些年来我们加强植被、水源养护,生态环境越来越好,野生动物也多了起来。”绵山风景区管委会负责人化正斌说,现在游客更追求人文遗迹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旅行体验,2024年绵山风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超110万人次。“随着景区基础设施更新升级和文化业态丰富,绵山将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感受传统文化和天然氧吧。”化正斌说。

  清明访绵山,感受到了绵山在春日吞吐万物的浩然之气,也体验了寒食清明文化滋润下的勃勃生气。以历史为根,以文化为魂,以自然为底,绵山在古今交汇中谱写着独特篇章,并绵延不绝。

  新华社太原4月5日电

首页 | 报社简介 | 揭阳日报通讯 | 网上投稿 | 新闻记者查验 | 教育周刊

粤公网安备 44520202000203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CN44-0033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