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子家训(字帖) 丁日昌 书

朱子家训(字帖) 丁日昌 书

朱子家训(字帖 ) 丁日昌 书

丁日昌 书

丁惠康 书

丁惠衡书法

丁惠馨书法
□吴晓峰
《朱子家训》,明末清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柏庐所作,或称《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朱子家训》以儒家“修身(安分守己)”“齐家(勤俭持家)”为宗旨,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问世以来,不胫而走,成为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之教子治家经典。多为官宦、士绅及书香门第所乐道,流传广泛,清至民国年间一度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
丁日昌先生是晚清洋务运动先驱、军事家、政治家,既是实干家,也是书法家、藏书家,“学生多,幕僚亦多,其诗书在潮汕影响甚大。”
丁公书法“宗欧阳率更、王大令,后师颜鲁公、苏东坡、黄鲁直,渗以北碑融会百家,成藏巧于拙、绵里藏针之风格”(孙淑彦《揭阳书画家·丁日昌》)
如其书联“霁月光风真雅度,落花流水有诗情”等。
丁公作为封疆大吏,其对于《朱子家训》亦持肯定态度,以为典范,所书《朱子家训》,款为:“同治戊辰(1862)九月,抚吴使者丁日昌书”。其长子丁惠衡谓“先君抚吴时,不肖侍奉署中,亲见先君钩稽案牍,瘁精劳神,漏三下犹秉烛危坐治书”“吮墨濡毫,顷刻间飒飒已盈百纸”。
作是书时丁公40岁,正年富力强。可能因所作为习字模板,用楷书,笔意在欧褚之间,结构严谨,意态酣畅。与其“藏巧于拙、绵里藏针”之风格迥异。
事实上,丁公子孙后代,亦多诗书继世。
其长子丁惠衡“有父风”。书法受其父及何绍基影响。光绪八年,丁公与何子贞太史等人唱和诗拟编为《荔枝唱和册》《百兰山馆藏帖》未竟,丁惠衡乃续之。
次子丁惠馨,清光绪十九年,乡试中副榜,后欲有所为而受制于上下,无所作为。辛亥后回揭阳,与妻孙艳淑潜心诗书、医理。有《匏存室诗集》《拟寒山诗》等。擅书,初学苏东坡、董香光,晚年参以刘石庵、翁松禅,融会变通,自成一格。其诗友吴泽庵称“讷庵先生书法其得意处当为岭东近今第一人”“独守师承兼变化,讷公绝艺几人知。”
三子丁惠康,字叔雅,号惺庵,幼受父熏陶。其父谢世后,闭门力学。后参与戊戌变法,为国事奔走南北,然郁郁不得志,抱恨而终。其诗为名家所称道。有《丁叔雅诗集》。书法初学唐楷,进而法钟太傅,亦可观。
会广雅书院有《揭阳历史文献选编》之辑,已刊成《百兰山馆藏帖》《炮录》《荔枝唱和册》等一系列丁公之作。余寡闻,未曾听说过丁公有此《朱子家训》一作,今为郑永东先生访得,纯属意外之惊喜,重刊之,可与以上诸著作合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