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佳燕
当前,很多小学生从小备受宠爱,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任性、依赖、爱发脾气的习惯,认为父母给予的爱是理所当然的,不懂感恩。因此让孩子懂得父母的辛劳,懂得感恩父母,是小学德育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那么要如何教育学生感恩父母呢?
一、以课堂为主阵地,以课文为主载体开展感恩教育
课堂是教师对学生教育的主战场,我们可以充分挖掘课文的感恩教育元素,自觉、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教材中很多课文从多角度表达父母之恩,《秋天的怀念》中给残疾儿子重燃生活信心的病重母亲,默默忍受儿子史铁生双腿瘫痪以后暴怒无常的脾气;《钓鱼》中父亲让儿子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培养儿子好的道德品质;《父爱之舟》父亲为了节省路费,借姑爹的小渔船送儿子考学,缝补棉被,给予儿子朴实而深沉的父爱。一篇篇课文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感恩故事,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如教《“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我让孩子们明白巴德写的同一首诗,母亲的评价是“精彩极了”,是一种慈祥的爱,鼓励式的爱。父亲的评价“糟糕透了”,是一种严厉的爱,严格要求的爱。这两种爱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就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长。教育孩子,是希望他们走得更好,走得更远。课后我还让学生收集有关感恩父母的名言警句,如“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世界上的一切光荣与骄傲都来自于母亲”……布置学生写有关父爱、母爱的作文,表达感恩之心。如我布置学生写《特别的爱》这篇作文,孩子们在作文中写到:“我做错了事,妈妈拿竹鞭打我的手,是要让我记住教训,其实,竹鞭抽在我的手心,疼在娘的心里。”“我因为玩耍打碎了家里的玻璃茶几,妈妈从我的零花钱扣除作为赔偿,那是要我学会担当。”学生通过写作文,表达对父母不一样的爱的理解,从而懂得感恩父母。明白天大地大不如父母大,要常怀感恩之心。
二、结合节日,适时开展感恩活动
每逢佳节念亲恩,利用节日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因地制宜,因时利导,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如“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以及父母的生日,我会让孩子们开展家庭实践活动,如制作“感恩卡”“为父母洗一次脚”“帮父母剪手指甲”“给家长做一顿饭”“跟随家长一天的劳动”……一句关心体贴的问候,一杯饱含深情的热茶,一张感人至深的贺卡,无不演绎着人间亲情的温暖。感恩父母不必惊天动地,一句关切的问候,一个深情的拥抱,足矣。
三、让学生学会担当,主动承担家庭责任
目前很多家长十分重视孩子的学习,一切为了成绩,家长过分溺爱孩子,父母包办一切家务,甚至连孩子的“日常起居”都被照顾得妥妥贴贴。孩子严重欠缺参与日常家务劳动的机会,自然体会不到父母的辛苦,更谈不上感恩。我经常鼓励孩子自己能想的事情自己想,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自己能负责的问题自己负责。作为家庭的成员更要分担家庭的各种苦与甜,勤俭节约,不乱花钱,了解父母的辛苦、劳累,主动帮忙承担家务劳动,减轻父母的负担,懂得以实际行动回报家人,感恩父母。每天我除了布置学习的作业,我还会布置一项家务劳动的作业,或拖地,或洗碗,或浇花,或洗茶具,或帮爸爸妈妈擦皮鞋……孩子们通过劳动感受父母的辛劳和不易,让劳动成为一种习惯,让感恩在日常中得到体现。
“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感恩,是一种品德,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责任,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更是学生成长中的重中之重,我们有责任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利用各种不同的手段,让学生从小接受感恩教育的熏陶,树立感恩的信念。常怀感恩之心的人是最幸福的,常怀感激之情的生活是最甜美的。常怀感恩之心,如心中点亮一盏灯,照亮孩子前进的路,光明且温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