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阳村位置图。阿 龙 制图
从双溪明月公园出发,沿南河北绿廊西行10.227千米,折渔湖中路北行710米,转仙阳村道西行190米,就来到渔湖街道仙阳村境内。2023年深秋,记者一行走进仙阳村,这是我们“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系列报道经过的第50个社区(村),也是进入渔湖境内的第7村。
仙阳村位于渔湖街道西部,北与榕东街道西陈村为邻,东临渔光村,南邻阳美村,西南隔望江北路与长美村毗邻,西与榕东街道祠堂村相接,西北与榕东街道炉头村接壤,现有村域面积约0.8平方千米,总人口约2700人,为姚姓的单姓村庄。
□见习记者 宋 洋
始于南宋,历史悠久
仙阳村最早的名字叫新寮村,因姚氏先祖创村之时于此搭寮居住而得名,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是渔湖较早创村之一,距今有800多年的历史。旧寨四周溪河环绕,南河河汊绕村而过,其地貌犹如一条跃出水面、头朝北、尾朝南的鲤鱼,昔时里层由108幅寨墙围着,是一个风景秀丽、贤人辈出的“鲤鱼活地”。
据传新寮村原为赵家所创,创于宋代。据福建莆田的《虞舜姚公世系大族谱》和广东揭阳《继述堂姚氏族谱》记载,舜帝104世孙姚福源,名立夫,又名源,原居莆田县涵头村(今莆田市涵江区)猪母巷大寨内,于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八月十六日移居潮州府揭阳县崇义乡磐溪都花树坑村(今揭东区白塔镇花坑村)开基肇族,是这一宗支的开潮始祖。在花坑居住时姚家虽是家资富足,但人丁不旺,一连四代单传。于是,在元初时再迁往渔湖都赵厝搭寮而居。后来,因姚姓发展迅速,赵家便迁往梅冈都赵厝埔(今揭东区云路镇赵埔村),现为姚姓村庄,故还称新寮姚。又因潮语新与仙谐音,寮属阳居,故称仙阳村。
河流环绕,富裕之乡
仙阳村寨门。宋 洋 摄
仙阳村古时是闻名遐迩的富裕之乡,素有“新寮阿嫲唔识牛”的传说。村寨四周溪河环绕,又有高高的寨墙做屏障。以前村民出门靠渡船,后靠唯一 一条石桥进出。村中妇女多为大家闺秀,日常足不出户,虽处农村,土地出租,农事不闻,故不知牛为何物。传说有一年,一闺女出嫁邻村,进门不久恰逢农忙时节,田中有人牵牛耕种,她见后自觉奇怪,便上前询问耕田之人:“伯伯,为什么你们的马头上有角,与我们村的马不同?”耕田之人听后哈哈大笑说:“这是牛,不是马,原来你们新寮阿嫲人(古时女子有称嫲人者)唔识牛啊。”从此以后,渔湖地区就流传这句俗语。
又有“四个寨门都向北,三个祠堂在一角”的胜景。相传,姚氏先祖创村之时专门实地考察,发现南河河汊自西向东环抱村庄,至村北与其他河汊汇合流入南河,村北面成为一处天然的出水口,根据这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遂将四个寨门的朝向都设为北向。三座祠堂坐落旧村以南,分别为姚氏始祖祠、长房祖祠、二房祖祠,均坐东向西。清光绪八年(1882)被龙卷风摧毁,后又在原地重建,并经历数次修缮。村里四个寨门均朝北,至今仍保留完整。
豪富古建筑物多样,有后楼古粮库(涂库)、后埕古银库。据传明代村民姚太川曾为高官,自置良田7000亩。今尚存两处遗迹,是当时的银库和粮仓,墙厚约1米,高大坚实,是数百年前的古建筑。另有当年南苑祖姑嫁江夏村(今渔江村)始祖林西川,单妆奁就有良田2顷又50亩,粮渡一所(据说是今之江夏渡),可见当时仙阳之富有。
仙阳村传统经营主要是水稻、香蕉种植等农业生产。解放后,以生产队为组织,主要经营麻皮厂。改革开放后,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有手工业生产、商业经营、工资性收入。
勇于外拓,创下多村
仙阳姚氏始祖祠。宋 洋 摄
自姚氏先祖创村以来,子孙后代们都传承着勤劳团结,坚韧拼搏,厚德务实的传统美德。村民向来有干事创业的胆识与魄力,不断向外发展,在外创立了多个村庄。
五世祖姚金浦在仙阳生了4个儿子:长子贝湖,次子东海,三子仙岩,四子东逸。元至正十八年(1358)八月十六日,六世祖姚东逸从仙阳迁出,初居新亨大坪埔村,后定居于桂岭鸟围村。姚东逸的曾孙姚雷宇于明朝景泰年间(1450~1457)又再分创桂岭洪厝篮村。从仙阳迁出的还有九世祖姚敦喜于明初(1368~1448)迁居榕城姚厝围。明洪武十七年(1384),一房公祖从仙阳迁出创炮台大洋村。宣德八年(1433)九月七日,二房十世祖姚仲发率长子姚贵耕分创普宁南径青洋村;景泰六年(1450)四月八日,姚仲发再同次子姚愉是、三子姚足贵创居潮阳仙城波溪村;成化年间(1465~1487),十世祖姚开基、姚开勋兄弟迁居饶平钱东前人家村和后人家村;万历年间(1573~1620),十四世祖姚少华迁居棉湖镇米街。乾隆年间(1736~1796),十六世祖姚瑞长宇创棉湖镇南门头;清末(1840~1911),二十一世祖姚松材分创桂岭深浦村;民国年间(1912~1949),二十世祖姚守风迁创榕城西关,二十三世祖姚五湖迁居地都光裕村。
注重教育,人才辈出
始祖祠里悬挂的姚梓芳所立牌匾。宋 洋 摄
仙阳人杰地灵,姚氏人才辈出。在六世祖姚东逸的后代中,有“鲜为人知状元”之称的清末民国时期潮地著名士绅姚梓芳。在姚氏始祖祠中挂有3块“旨”字牌匾,分别为“光绪丁未年敕赐师范科举人”“光绪丁未年奉旨法部主政”“光绪丁未年敕赐花常邑庠生”,均落款“臣姚梓芳鞠躬”。
姚梓芳,清同治十年(1871)生于鸟围村(六世祖姚东逸创立)的书香门第,自小熟读四书五经,17岁时就以潮州府文学第一名的成绩,被选送到广州广雅学院就读,师从康有为。民国元年(1912),姚梓芳以第一名的成绩从京师大学堂毕业。
姚梓芳为清末民初潮汕著名文史学者,民国十八年(1929),在揭阳榕城置秋园,藏万卷历代珍籍,其中多为文字学著述。
还有明初昆山学正堂姚道长;嘉靖壬子(1551)科举人姚日熙;清初(1644~1735)九军将领姚亚熊;乾隆辛酉(1741)科武举人姚万杰;道光己酉(1849)科举人姚寿同;乡进士姚映华;四品朝议大夫姚志封等。
村内现有小学和幼儿园各一所。其中,仙阳小学始建于1950年,1990年重修。2014年在政府支持下进行重建。
独立建制,已近卅秋
仙阳村委会。郑楚藩 摄
南宋时期,赵厝是仙阳村最早的名字。元初,姚姓迁入后,搭寮落居,并与赵姓聚居一段时间,后赵姓迁走,姚姓遂将落居地改为新寮,周围乡村群众以姓名村,称其为新寮姚。尔后,姚姓将村名定为仙阳,然新寮姚因含有特指聚居氏族称谓,仍在周围群众中并用。清乾隆编修《揭阳县志》时,所列渔湖都67村,仙阳村名列其中,渔湖都图也有标注村名,说明仙阳名字已为官方认可。然直到民国时期,新寮姚的名字依然与仙阳并存,在地方党史和其他资料中,仍有新寮姚的名字。如《中国共产党揭阳县地方史(第一卷)》中就多次出现“新寮姚”地名。
民国八年(1919),渔湖都划为7段(都下机构,大致与乡相似),仙阳划为渔江段所辖村落。民国二十一年(1932),原渔湖、官溪两都范围合置为揭阳县第七区,下辖18乡,仙阳改属长美乡,为其所辖5甲之一。民国二十八年(1939),原渔湖都范围7乡重新调整为5乡,仙阳隶属渔中乡。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2月建立渔湖区,全区划为12个行政村,仙阳与周围的长美、福田、富远和河上5个自然村合置为阳美村,村名在两个最大村落仙阳、长美中各取一名,命名为阳美村,村政府(其时称谓)驻福田村。1952年改称阳美小乡。1955年冬,渔湖区设5个中乡,阳美与新联、中联、渔江共4个小乡并为渔江中乡,仙阳为渔江中乡所辖。1957年1月,渔湖区5个中乡合并为2个大乡,仙阳隶属渔江大乡。同年9月,渔江大乡与梅联大乡合并成立红旗人民公社,下辖13个高级农业社,仙阳属渔江高级农业社。12月,红旗人民公社改称渔湖公社,13个高级农业社改称管理区,仙阳属阳美管理区。1959年3月,管理区改称生产大队,仙阳属阳美大队。
1970年,渔湖公社将15个大队改置为25个大队,从阳美大队析出长美、福田两村,合置为长美大队,阳美大队剩下仙阳、富远和河上3村,大队部改驻富远村。
1984年,随着公社改置为区、大队改置为乡,阳美大队改称阳美乡。之后,阳美历经乡、村委会、村公所等建制,仙阳为其所辖。
1991年12月7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揭阳市和县级榕城区。1992年8月25日,广东省政府批准揭阳市在渔湖镇划出19平方千米设立揭阳经济开发试验区。1994年5月9日,揭阳经济开发试验区扩至渔湖全镇。1995年4月,揭阳经济开发试验区在渔湖镇分设溪南、凤美和京冈3个街道。渔湖镇从阳美村析出仙阳村,将其升格为行政村。
2013年3月调整行政区域,仙阳村隶属揭阳空港经济区渔湖镇。2022年4月,仙阳村随同渔湖街道划归榕城区管辖。
党建引领,振兴乡村
仙阳村鸟瞰。郑楚藩 摄
仙阳村文体广场。郑楚藩 摄
仙阳村,从一个普通的乡村摇身转变为美丽宜居村,靠的是党建引领的乡村振兴战略。一直以来,仙阳村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加强党组织凝聚力和号召力,注重强化阵地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加强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思想教育作用。党的二十大召开以来,该村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常态化组织党员干部开展政治学习,抓好以党总支为核心的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全体党员的政治素质和思想觉悟。
据仙阳村党总支副书记姚绍山介绍,仙阳村近年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打造15分钟生活圈,为村民提供良好便利的居住环境。以仙阳村村委会为中心,5分钟就可到达仙阳小学、仙阳村卫生站、仙阳村文体广场等;10分钟可以到达渔湖中学、银行、超市等;15分钟就可以到达林超纪念中学。生活圈的便利,为村民提供了教育医疗保障、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
同时,因有着南河河汊环绕的地理优势,仙阳村寨前溪成为龙舟训练基地。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端午节前后,该村一直坚持组织开展龙舟竞渡活动,村民们齐心协力,在一声声鼓声中团结奋进,不仅能够强身健体,也能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有不少外村的村民也会来基地进行训练。
此外,仙阳村的夜景也是远近闻名。夜幕降临,15分钟“生活圈”摇身转变为15分钟“夜游圈”。晚饭后从家出发,到达文体广场,沿着溪边散步,吸收清新空气、感受绿化长廊、观赏两岸灯火。在党总支、村委和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道路铺设硬化、溪边整改绿化、河流清理净化,黄土路变成了风景路,荒废地变成了文体公园,夜晚的仙阳成为了热门打卡地,村民们的幸福指数在不断提高。
|